词条 | 十款天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十款天条拜上帝会会员的生活守则和太平天国军、政、教的纪律。 十款天条太平天国《天条书》的组成部分。洪秀全于1852年制定颁布的,作为拜上帝会教徒的行为规则。在太平军起义时具有法律效力的既治军又治民的法纪和军规,也是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主要内容为:(一)崇拜皇上帝;(二)不拜邪神;(三)不妄题皇上帝之名;(四)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五)孝顺父母; (六)不杀人害人; (七)不奸邪淫乱:(八)不偷窃劫抢;(九)不讲谎话;(十)不起贪心。有违十款者重则处死,轻则枷杖。《十款天条》在太平军中被强制学习,超过三个礼拜仍不能熟记者治罪。它对于当时打击各种危害革命的犯罪行为,对于太平天国的道德建设,对于推动革命的迅速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十六字心传 宋明理学用语。伪《古文尚书·大禹谟》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16个字。宋明理学家视其为先圣心心相传的个人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故名。程颢、程颐曾引用其中“人心“、“道心”概念,说明“人欲”与“天理”的对立,为“存理灭欲”提供理论依据。朱熹主张这16字乃“尧、舜、禹相传之密旨”(《朱文公文集》卷36),并认为“道心”源于“天命之性”,是“知觉得道理底”,“人心”则生于“气质之性”,是“知觉得声色臭味底”(《朱子语类》卷78)。由于人心虽然不等于“人欲”,却易流于“人欲”,因此,他要求人们“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听命(见《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序》)。十六字心传曾被视为儒家道统,影响甚大。但清人考证《古文尚书》属伪书后,便很少有人再那么看重它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