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升庵诗话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升庵诗话

诗话。明人杨慎(1488—1559)撰。十四卷。慎有《古今风谣》已著录。此编向无善本,刻入《升庵文集》为八卷;刻入《升庵外集》为十二卷;有刻入《丹铅总录》为四卷;《函海》又载十二卷及补遗三卷。卷帙异数,各有详略,前后异次,此有彼无。文字之讹,各本皆然。近人丁福保搜集各本,详加校订,补缺订讹,查正引文,改编为十四卷。原书大体以时代为序,改编本以题目第一字笔划为序。评论历代诗人,品评各家名作,探讨诗歌源流,剖析诗人风格流派。杨氏论诗无系统明确见解,也显然有所偏颇,然学有根柢,兼富词章,品诗注重“天然”、“清新”、“蕴藉”、“含情”,艺术上多发人未见,故此编终在明代各家之上。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升庵诗话

诗话。明杨慎(生平见《升庵集》条)撰。《升庵集》中卷五十四至卷六十一论诗,单行称《升庵诗话》。
《升庵诗话》内容有:一,对李梦阳、何景明及其追逐者的拟古因袭创作风气,深致不满。推重天然去饰、质任自然的诗歌创作。但是又能较客观地肯定李、何的长处。二、主张“性情”为诗之本,“性情之感异衷,故诗有邪正”。三、反对宋无诗之说,然持唐诗标准视宋诗,认为“唐人诗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诗主理,去三百篇却远矣”(卷八)。四、反对宋人“诗史”之说,认为杜诗含蓄蕴藉者,宋人不能学;“至于直陈时事,类於讪讦,乃其下乘末脚”,用意在否定宋人诗学,因为“宋人不知比兴”。五、推崇《文选》,取法汉魏六朝,观点又接近李梦阳。认为杜诗的好处正是在于善学选诗。六、提倡以学养救七子高谈复古空疏之弊。肯定“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历”之说。论诗趣味斤斤于一字一句之考索。
明代理学盛行,朝廷以八股取士,渐养成士子空疏不学反对文艺的风气,杨慎充分认识到文艺自身艺术性的标准,又是对道学家论文的反拨。“无一字无来历”的说法,则又破坏了他自己注重艺术性的理论体系。另外,杨慎对杜诗的看法,也未能真正了解杜甫的价值所在。但是《升庵诗话》的主要论点,在后世批评史上引起过长久的讨论,启发了很多重要问题的解释。
有光绪八年(1882)新都王鸿文堂藏《总纂升庵合集》,有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