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升庵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升庵集即《太史升庵全集》。 升庵集别集。八十一卷。明杨慎撰。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时,以直言极谏,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著作极富,多达一百余种,后人辑其重要的为《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升庵集》,凡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经说、诗话、笔记杂著等四十一卷。又遗集二十六卷,外集一百卷。 升庵集别集。明杨慎(号升庵)作。凡八十一卷。计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经说、诗话、笔记杂著等四十一卷。又《遗集》二十六卷,《外集》一百卷。有明及清刻本。 《升庵集》81卷。收诗歌和散文等。杨慎以才博名冠一时。其文体裁多样,笔墨灵活,简洁自然,于明代独立门户。有《四库全书》本。 《升庵集》诗文集。明杨慎 (号升庵)作。81卷。凡文11卷,诗29卷,经说、诗话、笔记杂著等41卷。又 《遗集》 26卷,《外集》 100卷。有明万历年间及清乾隆年间刻本。 升庵集八十一卷。明杨慎 (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 (今属四川省)人。杨慎幼年警敏,文才出众,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吊古战场文》、《过秦论》,为时人称之。正德六年 (1511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 (1524年) 召为翰林学士。世宗时,因力谏下狱,后谪戍云南永昌,自此以后,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达三十余年。杨慎学问渊博,著作甚丰,多达一百余种。《明史·杨慎传》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主要著述有:《升庵集》《遗集》《丹铅余录》、《谭苑醍醐》、《广夷坚志》、《古今谚》、《诗话补遗》、《词林万选》、《风雅逸篇》、《三苏文范》、《滇程记》、《滇载记》等。是集为明张士佩所编。在此之前,杨慎诗文曾有各种选本刻印行世,如嘉靖十六年 (1537年) 刊刻的《升庵南中集》七卷,后又有 《续集》四卷;嘉靖二十四年 (1545年)刊刻的 《杨升庵诗》五卷; 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刊刻的 《升庵诗集》九卷,《文集》十二卷; 嘉靖三十八年 (1559年)刊刻的 《升庵七十行成稿》二卷等。直到万历十年 (1582年) 才由张士佩汇集成 《升庵先生文集》,凡八十一卷。简名 《升庵集》。因是集刊刻于四川,故亦称蜀本。其中,赋及杂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札记四十一卷。是张士佩根据其《丹铅录》、《谭苑醍醐》诸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而成。其诗内容广泛,既善为嘲讽之辞,又长于抒情之作,虽不专主盛唐,然亦有拟古之风,以工丽华美、情韵深长而著称。但亦有过于愁艳之弊病。慎亦能文,其文多寄情山水、应酬之作,但文学色彩不浓。此书有明万历年间刻本 (即蜀本),存世,并被收入 《四库全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