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半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半两古币名。秦代铸。文曰半两 (十二铢) 故名。秦代统一中国后废除各国的刀、布、贝等币,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汉初废,汉武帝建元三年 (公元前135年) 复用。《汉书·食货志》: “秦兼并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 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半两秦代货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秦始皇统一我国的货币制度,规定重如其文的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货币。本秦半两,重6.25克,肉径3.02、好径1.05、厚0.24厘米。篆书,对读。由于半两圆钱大小比较适中,便于授受,因而,铸行以后,便获得迅速的发展。半两钱数量多,流通广,所以,传世的也最多,而且轻重不一。它是秦国最重要的圆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