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半山遗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半山遗址位于甘肃和政县洮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是若干墓地和遗址的总称。1924年首次发现,并发掘一座墓葬。50年代以来又作了调查。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即由此而得名。墓葬为竖穴土坑墓,死者系中年男性,头向东,侧身屈肢。随葬品有石斧、石锛、砺石、彩陶罐及夹砂罐。彩陶纹饰中以红黑相间的锯齿纹构成旋涡纹、菱形纹、葫芦纹、棋盘纹等。 半山遗址位于广河县南山乡魏家咀村。是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定名遗址。东西长1 000米,南北宽约330米,居址、墓葬均有发现。彩陶为泥质红陶、夹砂粗陶,质细腻,常见有涡纹、水波纹、菱形纹、网格纹等,夹砂陶肩部多饰附加堆纹;器形多为双耳罐、单耳罐、壶、高颈瓶、盆、钵等。1923年瑞典人安特生曾事发掘,此后中国考古学学家夏鼐、裴文中、安志敏等均来此调查。其彩陶造型宽厚、纹饰繁密,是马家窑文化繁荣与兴盛的标志,在中国彩陶艺术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多年来一直受到中外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评价。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半山遗址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和政县洮河西岸的阶地上。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因该遗址得名。1924年发现。在边家沟发掘一座墓葬,死者为一成年男性,随葬石斧、石锛等工具和夹沙罐、彩陶罐等陶器。彩陶用红黑相间的锯齿纹构成漩涡、菱形、葫芦形等图案,纹饰繁缛而富有变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