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半身不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半身不遂中风病常见症之一。又称 “偏瘫”、“偏风”、“偏枯”。是指一侧肢体偏瘫或不能随意运动。多因正气不足,络脉瘀阻所致。临床常伴见口眼斜,语言障碍,患肢比健侧枯瘦,麻木不仁。治疗宜养血祛风,温经通络,益气活血,补肾益精。临床多配合针灸治疗,效果较好。此症多见于中风后遗症等疾患。 半身不遂又名偏枯。首见于《黄帝内经》。常见于西医学脑卒中后遗症期、年迈体虚,加以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而致气血瘀滞,一侧肢体不能自主活动,或偏身麻木,重则感觉完全丧失,或肢体强痉而屈伸不利,或肢体瘫软,舌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略腻,脉滑缓无力,治宜益气活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日1剂,水煎服。若为中风后遗症期,或加穿山甲、水蛭、桑枝各10克,以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下肢瘫软无力突出者,加桑寄生、川断、牛膝、地黄各10克以补肝肾。若体肥痰多、面赤眩晕、苔腻脉弦滑有力者,用导痰汤加瓜蒌18克、大黄6克、地龙15克、水蛭10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