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京国子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京国子监官署名。明代置。明初定都南京,后移至北京,故改国子监为南京国子监。《明史·选举志》:“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始设北京国子监。十八年迁都,乃以京师国子监为南京国子监,而太学生有南北监之分矣。” 南京国子监明代最高学府之一。明太祖定都金陵(南京),在元集庆路儒学的基础上设立国子学。洪武十四年(1381年),新建校舍,次年改称为“国子监”。明成祖永乐十八年 (1420年) 迁都北京,即以金陵为南京,原在南京的京师国子监因亦改称为南京国子监,简称为“南监”,亦称“南雍”。明代国子监遂有南监与北监之分。清顺治七年 (1650年)改为江宁府学,南监废。 南京国子监明代最高学府之一。又称“南京太学”。明太祖定都金陵,于此置国子监。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后,改原京师金陵之国子监为南京国子监。又称“南监”、“南雍”。明代国子监遂有南监与北监之分。设祭酒、司业各一人,下设监丞、典簿、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职掌同于北京国子监。清顺治七年(1650)改为江宁府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