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练兵实纪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练兵实纪

兵书名。九卷,杂集六卷。明戚继光撰。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官至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晋太子太保(详见戚继光条)。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此书乃载其练兵实效。一练伍法,二练胆气,三练耳目,四练手足,五练营阵,六练将。其杂集六卷,一为储通论,二为将官到印,三为登坛口授,四为军器制节,五为车步骑解。此书为兵家所常读。

练兵实纪

军事训练类兵书。九卷。明戚继光(生平见《纪效新书》条)撰。明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督练兵事,到任后即着手整敕军纪,强化训练,修筑工事,改进兵器等,并根据北方地形特点,制定了车、步、骑三兵种选用的战略和训练方法,在镇十六年,一改武备松弛,士卒不练的旧弊,使军制精明,器械犀利,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练兵实纪》便是作者在蓟镇练兵时制定的教材和条规汇编。成书时间约在隆庆四年(1570)末或隆庆五年初,其中《杂集》则晚在万历年间收入。
《练兵实纪》共九篇。第一篇“练伍法”,记军队士卒编队组织及武器装备配置。第二篇“练胆气”,为风纪整肃以及如何对士兵以情结之,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战的积极性。第三篇“练耳目”,记载了军队中鼓、锣、喇叭、炮等各种响器的特点及所代表的信号,训练士卒对各种联络信号的反应。第四篇“练手足”,为士卒操练、比武时评比等级的要求,包括武器的收藏和保养。第五篇至第八篇皆题“练营阵”,分别叙述场地操练、行营、野营和实战时的军纪条例。第九篇“练将”,是对将领行为规范的准则。后附《练兵杂纪》六卷,共六篇。卷一、卷二为“储练通纪”上、下篇,叙述对将领的要求和如何带兵作战的条例。卷三“将官到任宝鉴”,记以时辰日期推断行为后果凶吉的种种规制。卷四“登坛口授”,系副总兵李超、胡守仁所述带兵打仗的心得。卷五“军器解”,收录了当时军中常用兵器之形制、效果和敌楼、烽堠等防守工事的结构,皆附图详加说明。卷六“车步骑营阵解”正文前有凡例十五条,规定将领、士卒应学习掌握的内容和督促学习的措施等。
《练兵实纪》及所附《练兵杂纪》是作者长期练兵督阵实践的总结,以军队中将领、士卒为阅读对象,语言鲜明生动,所叙无一不与军营活动贴切,既反映了当时军队人员组织和兵力配置的情况,也体现了戚继光练兵的特点。且此书成书于《纪效新书》之后,既注意南方练兵的经验,又结合北方练兵的实际,其军事训练思想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强调军队必须有严明的军纪。严禁平时恃强凌弱,酗酒忿争,或破坏百姓稼果、庐舍,凡偷盗奸淫者皆以军法处置。行军途中,有敢骚扰百姓者,亦严惩之。作战时不许临阵后退,受伤不许呻吟,以免动摇军心;追获敌妇而奸淫者,亦以奸法论处,罪至斩首,以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得到民众的支持。其次,治军注重政治训练效果。无论将卒,正其心术,明仁义,倡节操,宣扬为民杀敌而死,虽死犹生。规定将领先读《孝经》、《忠经》、《论语》、《孟子》,及《武经七书》,再读《百将传》,以古人杀身成仁的典范,铸就自己的行为;再读《左传》、《通鉴》、《大学》、《中庸》,以明心性之源。士卒也须通晓《孝经》《忠经》等书大意,并以百姓赋税养活士兵的道理劝谕士兵,鼓舞士兵为政府杀敌,敢于蹈刃而无悔。第三,强调严格的军事训练。书中对各兵种操练的编队、武器配置和各种阵式,都作了细致具体的规定,这些规定皆由实践中积累而成。戚继光反对徒有虚名的花法,要求以实战为目的进行演习,对基本的操练条例,要求将领士卒能脱口背诵,规定如能背诵条例者,执行军法时能酌情减打军棍,以作鼓励。举行隆重的拜师礼,延请精于某门技艺者为师傅。戚继光要求将领对各式武艺亦须一一练习,至少精通其中一二种,其余也要知其大概,以保证有效的指挥。《练兵实纪》条理清晰,语言通俗,虽然很少直接阐述兵家理论,但大量生动实际的事例,也将传统兵书的精髓融会其中。而且它反映了明后期普遍使用火器后军队的编成情况和训练作战特点,有着较高的军事实用价值和军事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以此书考其守边事绩,无不相符,非泛摭韬略常谈者比”。故一向受到后世兵家的重视。
较早的版本有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邢玠刻本、明天启二年(1622)刻本、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刊本、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许乃钊刻本等。《四库全书》、《学津讨源》、《守山阁丛书》等多种丛书收入。

练兵实纪

中国古代兵书。明代戚继光著。全书正文九卷,即分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练将;杂集六卷,即储将通论、将官到任宝鉴、登坛口授、军器制解、车步骑营阵解。此书是根据北部边防实际情况,提出的练兵纲领、原则、制度和措施。


练兵实纪

中国古代兵书。戚继光蓟镇练兵时撰。正集9卷、杂集6卷,共11篇。有武术器械制作、规格、用途的具体介绍,附图说。

练兵实纪

中国古代兵书。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隆庆二年至五年(1568—1571)任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军务,节制四镇时,为了革除边疆守备弊政、重振军威、建成节制之师而作。全书9卷附杂集6卷。此书提出:“练兵之要,先在练将”,而“练将”主要是品德修养和职业修养。将帅的品德好、能力强,就能由“一人敌”变为“万人敌”。主张造就德才兼备、文武兼优的将才,“首教以立身行己,捍其外诱,明其忠义”, “其所先读,则《孝经》、《忠经》、语、孟白文、《武经七书》白文,次第记诵”,“每一章务要身体神会”,然后“即读《百将传》”,悉心学习“将传中诸将人品、心术、功业〔《练兵实纪杂集·储练通论(上)》〕。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将才划分为三等:第一等“兼以文义,雅有德量,则大将也”。第二等“优于技艺,励于鼓舞,短于文学,则偏裨也”。第三等“才有余而志不足以当之,勇有余而志不足以承之,皆小将也”。着重指出,将帅的品德修养是大本,“大本既正”,就能“忧国不谋身”;修身的目标是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品、学、才、识兼优的良将。《练兵实纪》第9卷《练将》,集中论述了军官的品德修养,要求军官具备“心术正”、 “志向立”、 “死生明”、 “利害辨”、“做好人”、“操守坚”、“宽度量”等七种优良品质,同时要克服和避免“声色害”、“货利害”、“刚愎害”、“胜人害”、“逢迎害”、“萎靡害”、“功名害”七种恶劣品质,还提出要具备谦虚谨慎的美德。《练兵实纪》对士兵提出了许多道德要求,即树立卫国保民思想;克服与防止各种不良行为。如《练兵实纪·练胆气》明确规定:要禁止争吵打架、偷窃、赌博和迷信活动等。这对戚家军遵守纪律,加强团结,保持较强的战斗力,都有积极意义。总之,《练兵实纪》既是一部兵书,又是一部军人伦理学教科书,在中国军人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练兵实纪

九卷。杂集六卷。明戚继光撰。《明史》本传载,隆庆二年(1568)至五年(1571)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此书乃载其练兵实效,与《纪效新书》有同有异。同者,练兵之原则。异者,情势也。一为东南沿海抗倭作,一为北地备边而作。清人钱熙祚《练兵实纪跋》谓二书同异参半,“盖倭寇乌合之众,得其节制,易于歼除;备边则劲敌当前,非百倍精严,未易言守。事情既别,方略亦殊,故言之尤详且慎。”钱氏之言至确。此书卷首有《凡例》十五则,述 “分给教习次第”。卷一、练伍法,计四十三条。言骑兵、步兵、车兵、辎兵的伍法训练。卷二、练胆气,计四十三条。即辩真操、循士情、公赏罚、号军令、分军饷、恤病伤等等,教育官兵忠心爱国,遵守军纪、团结友爱等内容。卷三、练耳目,计十六条。言明旗、鼓等各种军事指挥信号。卷四、练手足,计二十条。言训练士卒武艺事。卷五、练营阵,计十八条。卷六、行营,计十八条。卷七、野营,计二十九条。卷八、战约,计三十条。皆言营阵操练之法。卷九、练将,计二十六条。从多方面论述“练兵之要,先在练将”之重要性及具体要求。《杂集》六卷。一至二卷为储练通论。卷三为将官到任宝鉴。卷四登坛口授,自注云:系副总兵李超、胡守仁述。大凡皆正集的进一步论述、发挥。卷五军器解,述各种兵器的研制、维护,火器的性能、使用等,并附有图解。卷六、车步骑营阵,言车、步、骑各兵种结营阵、攻敌之法,附有图说。此书因作于《纪效新书》后,所述练兵、用兵原则方法更为完整系统,为后世言兵者推重,流传也极广,清开四库馆,戚氏二书全被收入,可见一端。此书版本极多,现存明刊有万历二十五年 (1597)邢玠刻本,藏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1622)刻本,南京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均有收藏。军事科学院藏多种清刊本。此书也收入多种丛书中,如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敏果斋七种》本、《守山阁丛书》本、《瓶华书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新近本有《四库兵家类丛书》(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练兵实纪》

兵书。明代将领戚继光著。成书于隆庆五年(1571)。正文9卷,杂集6卷,10万余字,附插图60幅。正文1~4卷为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5~8卷为练营阵,第9卷为练将。

练兵实纪

明代军事家、抗倭名将戚继光所撰重要军事著作。是戚继光于隆庆二年至五年(1568—1571)任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军务,节制四镇时期写成的。该书继《纪效新书》之后,根据明王朝北部边防的山川形势、作战对象、武器装备、敌我不同特点以及明军“兵政废弛”、“将不知兵”,“兵无节制”等情况,进一步提出练兵的纲领、原则、制度和措施。经朝廷批准,颁行部队,收到了“边备修整,蓟门晏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的良好效果。全书有正文九卷附杂集六卷。正文的篇目是:卷一、练伍法,主要讲骑兵、步兵、车兵、辎兵的“伍法”训练,即队列训练;卷二、练胆气,主要讲政治训练;卷三、练耳目,主要讲训练士卒辨别金鼓旗帜所显示的各种指挥信号的能力;卷四、练手足,主要讲训练士卒厮杀、进退的本领,卷五至卷八都是讲练营阵,分别阐述了营阵操练中有关场操、行营、野营、战约四个部分的内容;卷九、练将,主要讲军官的品德修养、军官的职业修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杂集六卷为:储练通论两卷,将官到任宝鉴、登坛口授、军器制解、车步骑营阵解各一卷。全书共约10万字,附插图近60幅。其中除《登坛口授》为戚继光讲授,由东、西路副总兵官胡守仁、李超辑录外,其余均系戚继光自撰。该书特点与《纪效新书》相同,“字字责实”,力去“花法”,唯求“实用”。但该书杂集第三卷中,讲了许多将领“本命冲克”(不同的生日时辰,互相克犯)的迷信观点,这是应剔除的糟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