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南合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南南合作Nannan hezuo

发展中国家互相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合作。发展中国家多位于南半球,故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维护国家主权,日益需要密切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运用集体力量,抵御西方国际垄断资本的掠夺和剥削,改革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南南合作初兴于60年代,建立起一些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及原料生产国组织,如石油输出国组织、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非洲统一组织、七十七国集团、东南亚国家联盟等。70年代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成为全球性运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参加双边和多边合作并取得显著进展,相继成立大批合作组织,天然橡胶、铝土、肉类等原料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多达20余个。采取共同兴办工业企业,促进贸易发展,维护本国资源,协调财政金融等政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1970—198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0%。80年代以来继续发展,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首脑会议通过一系列会议决议和宣言,阐明南南合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具体措施。新的经济合作组织拉美一体化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陆续出现,原有的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完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包括资源、能源、资金、农业、劳务、技术等领域,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南南合作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加强与发达国家的谈判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南南合作nannan hezuo

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中国家大都位于南半球,所以通常被称为南方,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则被称为南南合作。60年代初,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复兴民族经济,开始进行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尝试。1961年,不结盟国家第一次首脑会议呼吁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合作。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在联合国第一届贸发会议上代表发展中国家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首次提出“集体自力更生”的概念,此后不结盟国家会议和“七十七国集团”会议又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南南合作的行动纲领:本着集体自力更生的原则,在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密切有效的经济合作,加强政治、经济独立和集体经济力量,实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了《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1976年,联合国贸发理事会还专门设置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委员会,作为协调南南合作的中心机构。1979年,“七十七国集团”第四次部长会议提出了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贸易普惠制以及创办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等建议。1982年,参加南南合作会议的44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保证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自给、增进能源和科技合作及建立南方银行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设想。1983年,第七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又通过了《经济宣言》和《经济合作纲领》,强调要把南南合作的主张付诸行动,以及进行资金合作的重要性。在上述历次会议文件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有了发展。1984年底已建立区域性、半区域性组织近30个,原料生产和输出国组织30多个,货币金融组织近20个。这些组织的参加国约占发展中国家总数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额也有增长。

南南合作Nannan hezuo

发展中国家互相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中的合作。发展中国家多位于南半球,故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维护国家主权,日益需要密切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运用集体力量,抵御西方国际垄断资本的掠夺和剥削,改革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南南合作初兴于60年代,建立起一些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及原料生产国组织,如石油输出国组织,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非洲统一组织、七十七国集团、东南亚国家联盟等。70年代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成为全球性运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参加双边和多边合作并取得显著进展,相继成立大批合作组织,天然橡胶、铝土、肉类等原料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多达20余个。采取共同兴办工业企业,促进贸易发展,维护本国资源,协调财政金融等政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1970—198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0%。80年代以来继续发展,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首脑会议通过一系列决议和宣言,阐明南南合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具体措施。新的经济合作组织拉美一体化协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陆续出现,原有的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完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扩展到资源、能源、资金、农业、劳务、技术等领域,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南南合作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加强与发达国家的谈判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南南合作Nan nan hezuo

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目前,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所以国际上通常用“南方”代表发展中国家。6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状态,按照集体自力更生的原则,在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密切的经济合作,先后建立了区域性、半区域性的合作组织、货币金融组织、原料生产和输出组织共70余个,如东南亚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约有70%的发展中国家参加了上述各种组织。这些组织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加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南合作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主要是经济合作。因从地理位置看,工业发达国家多位于北半球,第三世界多数国家位于南半球,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称“南北关系”。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因此被称为“南南合作”。1981年底由印度发起,次年2月于新德里成立。参加者有44个发展中国家代表。中国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加强发展中国家间合作的步骤,协调了对北半球工业国的共同立场。它与“南北对话”是建立国际新秩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南南合作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因发展中国家大都位于南半球而得名。鉴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这些国家认为加强相互间合作至关重要。它们拥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实力,在资源、人力、技术和资金方面潜力很大。主张通过互相帮助,加强合作,推动南北对话,为发展本国经济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做贡献。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因此,人们习惯称发展中国家为南方,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称为“南南合作”。60年代初以来,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赢得政治独立后,为了捍卫自己的经济权益和发展民族经济,先后成立许多区域性、半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和多种原料输出国组织,积极开展南南合作。60年代初期,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标志着南南合作的开始。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首次提出“集体自力更生”的思想,此后不结盟国家会议和“七十七国集团”会议又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南南合作的行动纲领。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了《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了南南合作会议。1983年第七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又通过了《经济宣言》和《经济合作纲领》,强调要把南南合作的主张付诸行动、以及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有了发展。至80年代,发展中国家间已出现了一系列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组织、地区货币金融组织和原料输出国组织等具体形式,并多次召集“南南会议”。该合作正在进入一个由区域性合作扩大到整体合作,由纲领和宣言变成具体行动的新阶段。当然,在南南合作过程中仍有许多困难有待克服。

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相互的经济关系,它们之间的经济合作称为南南合作。为促进南南合作的实现和发展,它们加强了对话,通过磋商来弥合和解决它们之间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分歧和矛盾。这就是南南对话。
多数地处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新型的经济合作关系。包括双边合作、区域合作和全球合作3个层次。
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剥削和掠夺,经济十分落后,获得政治独立后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以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严重束缚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危害其政治独立。因此,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与剥削,改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单凭各自的力量难以实现其目的,只有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推动南北关系的改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正是南南合作得以实现的基础。
南南合作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万隆会议上,亚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最先提出了加强相互之间合作的愿望。1961年,在原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提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联合行动的要求。从此,南南合作进入实践阶段。1964年,发展中国家为加强团结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剥削和掠夺而建立的77国集团,在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呼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70年代双边的跨区域的南南合作取得显著进展。此后,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又通过了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集体自力更生” 的口号,确立了南南合作的纲领: 本着集体自力更生的原则,在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密切有效的经济合作,加强政治,经济独立和集体经济力量,实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8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与77国集团多次召开会议,提出实行贸易普惠制,创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以及进行资金合作等主张。南南合作已经取得很大发展,到1984年底,已建立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半区域性组织近30个,原料生产和输出国组织30多个,货币金融组织近20个。这些组织的参加国约占发展中国家总数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额也有增长。
发展中国家通过南南合作促进了经济发展,减少了对发达国家经济上的依赖,同时也协调了彼此在同北方国家对话中的立场,有利于南北对话的开展。南南合作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矛盾,如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内部矛盾。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贯大力支持和推进南南合作,并于1983年提出了第三世界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种、共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

南南合作

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因发展中国家大都位于南半球,故这种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1961年不结盟国家第一次首脑会议宣言就呼吁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经济合作,经过历届不结盟首脑会议逐步确立了 “南南合作”的主要目标、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进入8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要求开展“南南合作” 的呼声日益高涨,亚、非、拉各国经济技术合作日益加强。1979年 “七十七国集团”通过“阿鲁沙宣言”,1980年“非统”组织首脑会议通过“拉各斯行动纲领”,1981年中东六国宣布成立海湾合作委员会,1983年南亚七国外长会议通过了 “南亚区域合作宣言”。1983年在北京召开的“北京南南会议”,亦属南南合作的重要会议。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南南合作”,提出了“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过去20多年,第三世界在经济技术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在推动发展各国民族经济、抵御国际垄断资本的控制、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不同,各国的内外政策也存在着差别; 同时由于各类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国家经济结构单一; 还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贸易”关系尚未根本改变,加以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干预和插手,致使“南南合作”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障碍。但是,“南南合作”是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愿望,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求同存异,紧密合作,集体自力更生,同时加强南北谈判,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干预,才能使“南南合作”得到较顺利的发展。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开始于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982年2月,在新德里召开了有40多个国家参加的南南合作会议。1984年2月,20个南方国家在波哥大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南方银行。1986年,在吉隆坡举行的南南合作会议决定筹建南方发展委员会。目前南南合作已发展到12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一贯支持和推进南南合作,并于1987年提出第三世界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基本原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