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意大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意大利Yidali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上,面积30.12万平方公里,人口5700万。北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南斯拉夫相邻,南隔地中海与北非突尼斯相望。阿尔卑斯山为意大利与西欧、中欧间的巨大屏障,有勃伦纳、辛普朗等山隘可通。边境多4000米以上山峰,意法边界上的勃朗峰为欧洲著名高峰。山南为以波河为主冲积而成冲积平原,亚平宁山脉纵贯半岛,两侧有狭窄沿海平原,南部多火山,维苏威火山与埃特纳火山为著名的活火山。地震频繁。海岸线曲折多良港。大部分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平原地区月平均气温从北至南1月为0~10℃;7月为23~26℃。山地气温较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平原地区500~1000毫米,山地区为1000~2000毫米。河湖众多,北部有波河、阿迪杰河等河流与加尔达湖等; 半岛部分有台伯河等。水能资源丰富,全国约有40%的电力靠水能提供,阿尔卑斯山区的水能又供应全国水电的70%。矿产以汞、天然气、大理石、硫磺蕴藏较多,此外还有铝土矿、铅、锌、石油以及少量的煤和铁。森林占总面积20%左右。工业发达,以钢铁、石油化学、机械制造(汽车、造船、飞机)最重要,其次有纺织、食品加工等,80%工业分布在北方,主要工业中心有米兰、都灵、热那亚、那不勒斯。农作物北部有小麦、玉米、稻米、甜菜; 南部有葡萄、油橄榄和水果。橄榄油产量居世界前列。多名胜古迹,旅游业发达。首都罗马。 意大利Yidali位于欧洲南部,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大陆部分、亚平宁半岛及地中海中的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三大部分,形似一只大皮靴踢着两个球,面积30万平方公里,北面分别与法国、瑞士、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接壤,东为亚得里亚海,西濒利古里亚湾和第勒尼安海,南隔突尼斯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处于地中海中部,位于欧洲—非洲的南北陆上交通线与东西方海洋航线的十字路口,战略位置重要。古代时即为东方通向欧洲的贸易中转站,商业发达,曾为古罗马帝国的核心部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初始于意大利,是世界上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现有人口5 770万,多为意大利人,余为撒丁人、弗留里等少数民族,90%以上居民信罗马天主教,意大利语为国语。境内多山,北部为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亚平宁山脉纵贯半岛,并延至西西里岛,多火山和地震。两山之间为波河平原。北部山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半岛和岛屿属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温度北部山区为2—4℃,中部和南部为7—10℃,7月平均温度23—26℃,年降水量平原地区500—1 000毫米,山区1 000—2 000毫米。矿产资源贫乏,只有大理石、汞矿较丰富。工业发达,主要部门有机械、汽车、电子、电器、化工、纺织、服装、制鞋、农产品加工业。意大利能源缺乏,利用地热发电在世界处先进水平。农业历史悠久,但农场规模小,南部地区仍存在封建土地制残余,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主产小麦、水稻和玉米、甜菜、烟草及蔬菜,新鲜蔬菜畅销欧洲,油橄榄、葡萄的生产和出口居世界首位。畜牧业比较薄弱。意大利南北地区差异显著,北部发达,南部落后。西北部以米兰、都灵、热那亚为核心的金三角是全国经济发达区,米兰是全国最大的工业、金融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都灵为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高技术园地的核心,意大利的“硅谷”;热那亚是全国最大的商港。首都罗马,人口280多万,全国第一大城市和政治、交通、旅游中心,市内多古文化建筑,曾为古罗马帝国的都城,世界三大古都之一。位于东北部的威尼斯被誉为“水上城市”,由100多个小岛组成,世界旅游胜地,产珠宝等工艺品、花边、玻璃器皿、刺绣等。佛罗伦萨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意大利 意大利各国手册丛书王彦林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出版。32开,362页。 意大利Italia南欧国家。领土由大陆部分、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等组成。陆疆同法国、瑞士、奥地利和南斯拉夫毗邻,南隔地中海与北非突尼斯相望。面积301277平方公里。人口5744万(1988年),约94%为意大利人,讲意大利语。绝大部分信天主教。首都罗马。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亚平宁山脉纵贯半岛,波河平原在两山之间。南部多火山,地震频繁。海岸线曲折多良港。大部分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干热,冬温湿。河湖众多,富水力。矿藏以硫磺、汞、铅、锌、大理石较重要。古代为罗马帝国核心部分。文艺复兴发源地。1870年统一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参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工业发达,以机器制造(汽车、飞机、船舶等)、钢铁、炼油、化学、人造纤维、纺织、食品为主,多集中于北部。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稻、马铃薯、甜菜与葡萄、油橄榄、柑桔等。葡萄酒生产量居世界前列。家畜以养牛、羊为主。旅游业发达。北大西洋公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 意大利全称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以及西西里、撒丁等岛屿。面积301,277平方公里。人口5720.2万 (1985年)。约94%为意大利人,余为法兰西人、拉丁人、罗马人等。讲意大利语,个别地区讲法语和德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首都罗马。全境五分之四为山丘地带。阿尔卑斯山脉东西向横贯北部,亚平宁山脉纵贯半岛。意法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有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和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地震频繁。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年平均气温1月南部、中部地区为7—10℃,北部2—4℃; 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河流有波河、阿迪杰河、阿诺河、特韦雷河。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硫磺、大理石、汞、铅、锌、铝土、重晶石、石油、天然气。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稻米、玉米、葡萄、橄榄等。畜养牛、羊、猪。是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之一。工业发达,以机器制造、钢铁、石油化工、造船、汽车、电子、纺织、食品等为主,多集中于北部。输出汽车、纺织品、机器、水果和轻工产品等; 输入原油、煤、铁、羊毛、棉花、粮食等。货币为里拉。海、陆、空运输发达。铁路总长19,782公里。公路总长299,710公里。主要港口有热那亚、那不勒斯、威尼斯、的里雅斯特等。为欧洲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古代为罗马帝国核心部分。10—11世纪北部和中部形成许多城市共和国。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从16世纪起,先后被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占领。1861年3月建意大利王国。1870年9月王国军队攻克罗马,完成统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建立法西斯统治。1940年同德国、日本签订三国轴心协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3年战败投降。1946年6月2日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意大利共和国。1970年11月6日同中国建交。 意大利欧洲南部国家。全称意大利共和国。1946年6月2日成立。国土面积为301277km2,人口5719万(1996)。首都罗马。1970年11月6日与中国建交。全境4/5为山地和丘陵,平原较少。北部阿尔卑斯山脉平均海拔1000m以上。意法边境上的勃朗峰海拔4807m,是两国的最高点。东北部的埃特纳火山海拔3340m,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海岸线长7200km。地中海式气候,年均气温1月南部、中部地区7~10℃,北部2~4℃;7月23~26℃,年均降水量500~1000mm。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较快,居西方7大工业发达国家的第5位,是1998年5月首批加入欧元国家。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1172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574美元。1998年12月汇率:1美元=1657里拉(意货币)。1998年工业产值比1997年增长1.9%。1996年农业产值47.5万亿里拉,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从事农业的人口140.2万,占总就业人数的7%。1995年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1998年农牧渔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2%。1996年旅游总收入为300亿美元。公路运输承担客运总量2/3,货运总量的70%。1995年铁路总长19452km,其中国营铁路占80%。1997年客运量495亿人km,货运量8270万t。1994年公路总长305881km,其中高速公路6396km。1986年有各类船只2031艘,总吨位806万t。1993年抵港货物2.79亿t,离港货物1.1亿t。1995年国际航线空运客运量2890万人次,国内航线客运量1490万人次。对6~14岁儿童实行义务教育。1996/1997学年全国有小学生2801407人,初中学生为1893470人。技术学校学生1082888人,职业学校学生508310人,高等学校学生1685403人。意大利2002年12月31日人口5699.57万。国庆日6月2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4811.15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622美元。通货膨胀率2.3%。失业率8%。2002年工业、农林渔业、服务业、旅游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4%、3.0%、60%多、5.7%。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