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齐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76 南齐书

断代史史书。原60卷,序录1卷、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序录亡佚,今本为59卷。南朝梁代萧子显撰。记载南朝齐24年史事。原名 《齐书》,宋以后,为区别于李百药《北齐书》,遂冠以“南”字。南齐时,曾命檀超、江淹修国史,未完成。该书在檀超、江淹的基础上,博采诸家私修《齐史》撰成。萧子显系南齐高帝萧道成之孙,以前朝帝王子孙修前朝史,为二十四史中仅见。该书叙事向称简洁,保存了较多原始资料,尤以志为最,是了解南齐史的重要资料。

南齐书

纪传体南朝齐史。二十四史之一。又名《齐书》。原六十卷,今本五十九卷。南朝萧子显撰。萧子显(489—537),字景阳。南兰陵郡南兰陵县(今江苏常州)人。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王萧嶷之子。七岁封宁都县侯,以王子例拜给事中。南齐灭亡后,入梁。以长于文才,为萧衍父子所器重,累官国子祭酒、吏部尚书、仁威将军、吴兴太守等。一生撰述宏富,据《梁书》本传记载,著《后汉书》一百卷、《晋史草》三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文集》二十卷,惜已佚亡,保存下来的只有《南齐书》。《南齐书》记载南朝齐政权仅存二十三年的历史,上起齐高帝萧道成立国(479),终于齐和帝萧宝融被废(502)。计有本纪八卷,记七个帝王之事。高帝萧道成事迹较多,分上下两卷。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和帝萧宝融等纪,因他们在位时很短,所载史事均甚单薄。志十一卷,分为八目,大体与《宋书》相同,只是弃《律历志》而增《舆服志》。八志中以《百官志》、《州郡志》二志较好。《百官志》简要而有条理,有的重要官职并述其设置变迁沿革。《州郡志》对当时郡县设置叙述甚详,较为有用。列传四十卷,作法上承前史,但体例仍有变化。如改《宋书》的《良吏》为《良政》,《隐逸》为《高逸》,《恩幸》为《幸臣》,《索虏》为《魏虏》等。又另立《文学传》,收录文学家十人。此外还记载了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生平事迹及其科学创造,是重要的科技史资料。
《南齐书》八志根据江淹的《齐史》十志而来,史料价值较高。由于萧子显撰《南齐书》时,距齐亡很近,同时还有现成的齐史资料,以当代人据之以编史书,所以史料比较真实可靠。但因系当代人记当代事,毁誉难免出于恩怨。特别是萧子显为其祖萧道成、父萧嶷作纪传,多回护溢美之处,因而有重要的失实之处。如萧道成逼宋顺帝禅位于己,随即又派人将他杀害,而本纪中只说“汝阴王薨”,看不出宋顺帝是被杀害的。甚至引孙卿之言论曰:“圣人之有天下,受之也,非取之也。”《豫章文献王传》本应列于高帝诸子之中,然而因为豫章文献王萧嶷是作者的父亲,故将萧嶷单独列一传,排于文惠太子之后,列为“列传第三”,文字亦长达九千余字。凡此种种徇私之弊,都为后世史家所非议。另外宣传宿命论、因果报应和佛教思想,也是比较突出的。自李延寿所作《南史》盛行,《南齐书》诵习者便甚少。尽管如此,它仍是现存最早记述南齐历史的史书,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南齐书》的著作年代,因史无确载,向无定说。萧子显作成《南齐书》时有进书表,后缺失。《梁书》和《隋志》均称之为《齐书》,宋人曾巩等始加南字,称《南齐书》,以区别于李百药所写的《北齐书》。历代版本中保存最早的是宋蜀大字本,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南齐书》即据此影印。此外有清武英殿本和金陵书局重刊明汲古阁本。目前最通行的为中华书局1972年版点校本。

《南齐书》Nanqishu

是南朝梁萧子显撰著的纪传体南朝齐史。萧子显(488—537)字景阳,南兰陵郡南兰陵县(今江苏常州)人。出身于南齐皇族,入梁后,依然保持其贵族势家地位,本人又深得梁武帝的宠信。《南齐书》今存59卷: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记载了从479年齐高帝萧道成代宋起,到502年梁武帝萧衍代齐止,前后23年的历史。南齐设有史官,江淹曾著齐史10志,沈约著有《齐纪》20卷,吴均著有《齐春秋》30卷,王逸著有《齐典》5卷,熊襄著有《齐典》10卷。正是在这些著作的基础上,萧子显于梁武帝天监年间自请修撰齐史,完成了《南齐书》。《南齐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一些以人物类别立传的列传,如《良吏传》、《高逸传》等都有序,说明作者立传的本意。萧子显生于齐梁之世,又出身皇族,非常熟悉南齐一代的掌故,撰写史书时取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萧子显出身南齐皇族,也是萧梁的宗室,故而对齐、梁的统治者歌功颂德,违反了历史的真实。《南齐书》吹捧士族官僚的显贵,维护士族门阀制度,极力表彰忠孝节义,宣扬王命论思想和佛教的因果报应等,都反映了萧子显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中华书局点校本《南齐书》,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集众家之长,是较好的版本。

南齐书

纪传体正史。南朝梁萧子显撰。原名《齐书》,后为别于唐李百药《北齐书》,故名。全书六十卷,今本佚一卷,有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无表,志亦不全。现存最早南齐史书唯此一种,有其参考价值。书中叙事文字较简洁,但多溢美之辞。

南齐书

六十卷。梁萧子显(489—537)撰。萧子显,南朝史学家,字景阳,兰陵 (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他是齐梁皇族,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在梁官至吏部尚书,很有文史才能。《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名。《南齐书》为纪传体的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也不全,缺《食货》《刑法》《艺文》。南齐初年设史官,命檀超、江淹等编撰国史,梁代有沈约著的《齐纪》,吴均撰的《齐春秋》,萧子显在此基础上请求编修齐史,修成《南齐书》。《南齐书》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资料,对文学、思想、科学情况有些记载。如《祖冲之传》记载比较详细。《南齐书》有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自序》一卷已佚。今存五十九卷。“本纪”八卷记七个帝王的事,高帝萧道成事迹较多,分为上下两卷。《高帝本纪》是孙子为祖父作史,在二十四史中不多见,所以粉饰之词难免。“志”十一卷分为八目,大体与《宋书》相同,只是没有《律历志》,加了个《舆服志》。宋齐二书均无《食货志》。这是不足之处。“列传”四十卷,作法与《宋书》也略同,只在名目上稍有改动,如《宋书》的《良吏》改为《良政》等。又立《文学传》,但所叙十人却不都是文学家。有《大明历》、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礁磨等科技史料。因为萧子显是王子,生长于王宫,对当代史事耳闻目睹,因此《南齐书》有不少原始资料,如《竟陵王萧子良传》有收租、征赋役、兴水利、垦田等事,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较可靠。《南齐书》叙述使用类叙法,即在一个人的传中,叙同类几个人物的事情,此法班固首创,但到萧子显就成熟了。有的“志”和“类传”的前面还有序,可考见作者的思想和历史观。通行的《南齐书》有宋蜀大字本,百纳本,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南齐书》最为通行。

《南齐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梁萧子显撰于514~526年。《南齐书》共60卷,今存59卷,含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1卷,自序1卷。该书记南齐之事,起自479年,讫于502年,共23年。《南齐书》史料价值颇高,可考查5世纪时长江地区风土人情。其通行版本有6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