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齐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76 南齐书断代史史书。原60卷,序录1卷、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序录亡佚,今本为59卷。南朝梁代萧子显撰。记载南朝齐24年史事。原名 《齐书》,宋以后,为区别于李百药《北齐书》,遂冠以“南”字。南齐时,曾命檀超、江淹修国史,未完成。该书在檀超、江淹的基础上,博采诸家私修《齐史》撰成。萧子显系南齐高帝萧道成之孙,以前朝帝王子孙修前朝史,为二十四史中仅见。该书叙事向称简洁,保存了较多原始资料,尤以志为最,是了解南齐史的重要资料。 南齐书纪传体南朝齐史。二十四史之一。又名《齐书》。原六十卷,今本五十九卷。南朝萧子显撰。萧子显(489—537),字景阳。南兰陵郡南兰陵县(今江苏常州)人。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王萧嶷之子。七岁封宁都县侯,以王子例拜给事中。南齐灭亡后,入梁。以长于文才,为萧衍父子所器重,累官国子祭酒、吏部尚书、仁威将军、吴兴太守等。一生撰述宏富,据《梁书》本传记载,著《后汉书》一百卷、《晋史草》三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文集》二十卷,惜已佚亡,保存下来的只有《南齐书》。《南齐书》记载南朝齐政权仅存二十三年的历史,上起齐高帝萧道成立国(479),终于齐和帝萧宝融被废(502)。计有本纪八卷,记七个帝王之事。高帝萧道成事迹较多,分上下两卷。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和帝萧宝融等纪,因他们在位时很短,所载史事均甚单薄。志十一卷,分为八目,大体与《宋书》相同,只是弃《律历志》而增《舆服志》。八志中以《百官志》、《州郡志》二志较好。《百官志》简要而有条理,有的重要官职并述其设置变迁沿革。《州郡志》对当时郡县设置叙述甚详,较为有用。列传四十卷,作法上承前史,但体例仍有变化。如改《宋书》的《良吏》为《良政》,《隐逸》为《高逸》,《恩幸》为《幸臣》,《索虏》为《魏虏》等。又另立《文学传》,收录文学家十人。此外还记载了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生平事迹及其科学创造,是重要的科技史资料。 《南齐书》Nanqishu是南朝梁萧子显撰著的纪传体南朝齐史。萧子显(488—537)字景阳,南兰陵郡南兰陵县(今江苏常州)人。出身于南齐皇族,入梁后,依然保持其贵族势家地位,本人又深得梁武帝的宠信。《南齐书》今存59卷: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记载了从479年齐高帝萧道成代宋起,到502年梁武帝萧衍代齐止,前后23年的历史。南齐设有史官,江淹曾著齐史10志,沈约著有《齐纪》20卷,吴均著有《齐春秋》30卷,王逸著有《齐典》5卷,熊襄著有《齐典》10卷。正是在这些著作的基础上,萧子显于梁武帝天监年间自请修撰齐史,完成了《南齐书》。《南齐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一些以人物类别立传的列传,如《良吏传》、《高逸传》等都有序,说明作者立传的本意。萧子显生于齐梁之世,又出身皇族,非常熟悉南齐一代的掌故,撰写史书时取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萧子显出身南齐皇族,也是萧梁的宗室,故而对齐、梁的统治者歌功颂德,违反了历史的真实。《南齐书》吹捧士族官僚的显贵,维护士族门阀制度,极力表彰忠孝节义,宣扬王命论思想和佛教的因果报应等,都反映了萧子显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中华书局点校本《南齐书》,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集众家之长,是较好的版本。 南齐书纪传体正史。南朝梁萧子显撰。原名《齐书》,后为别于唐李百药《北齐书》,故名。全书六十卷,今本佚一卷,有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无表,志亦不全。现存最早南齐史书唯此一种,有其参考价值。书中叙事文字较简洁,但多溢美之辞。 南齐书六十卷。梁萧子显(489—537)撰。萧子显,南朝史学家,字景阳,兰陵 (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他是齐梁皇族,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在梁官至吏部尚书,很有文史才能。《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名。《南齐书》为纪传体的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也不全,缺《食货》《刑法》《艺文》。南齐初年设史官,命檀超、江淹等编撰国史,梁代有沈约著的《齐纪》,吴均撰的《齐春秋》,萧子显在此基础上请求编修齐史,修成《南齐书》。《南齐书》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资料,对文学、思想、科学情况有些记载。如《祖冲之传》记载比较详细。《南齐书》有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自序》一卷已佚。今存五十九卷。“本纪”八卷记七个帝王的事,高帝萧道成事迹较多,分为上下两卷。《高帝本纪》是孙子为祖父作史,在二十四史中不多见,所以粉饰之词难免。“志”十一卷分为八目,大体与《宋书》相同,只是没有《律历志》,加了个《舆服志》。宋齐二书均无《食货志》。这是不足之处。“列传”四十卷,作法与《宋书》也略同,只在名目上稍有改动,如《宋书》的《良吏》改为《良政》等。又立《文学传》,但所叙十人却不都是文学家。有《大明历》、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礁磨等科技史料。因为萧子显是王子,生长于王宫,对当代史事耳闻目睹,因此《南齐书》有不少原始资料,如《竟陵王萧子良传》有收租、征赋役、兴水利、垦田等事,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较可靠。《南齐书》叙述使用类叙法,即在一个人的传中,叙同类几个人物的事情,此法班固首创,但到萧子显就成熟了。有的“志”和“类传”的前面还有序,可考见作者的思想和历史观。通行的《南齐书》有宋蜀大字本,百纳本,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南齐书》最为通行。 《南齐书》纪传体断代史书。梁萧子显撰于514~526年。《南齐书》共60卷,今存59卷,含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1卷,自序1卷。该书记南齐之事,起自479年,讫于502年,共23年。《南齐书》史料价值颇高,可考查5世纪时长江地区风土人情。其通行版本有6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