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卢照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卢照邻636?—695?Lu Zhaolin

初唐诗人,字升之,范阳人(今河北涿县),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参“初唐四杰”条)。他少擅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朝入仕为益州新都尉,后染风疾,隐居太白山,又服丹药中毒,致手足痉挛,成为残废。终因不堪忍受政治失意的痛苦和病痛的折磨,投颍水自尽。他以七言歌行见长,诗多悲苦愤懑不平之气,代表作为《长安古意》和《行路难》,描绘了都城长安的繁华景象,贵族阶级的骄奢生活,抒发了下层文人的失意不平,写得清词丽句、委婉顿挫、耐人寻味,对七言歌行的发展和唐初诗风的变革起了推动作用。原有集20卷,后散佚。后人辑有《幽忧子集》7卷。

卢照邻约635~?

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附近)人,唐初诗人。卢照邻10岁即跟从曹宪、王义方学《苍》、《雅》和经史,博学善写文章。最初是做邓王府典签,后调新都(今四川新都)尉,因染风疾辞官。其后风疾加重,手足残废,不堪病痛折磨,与亲友诀别,自投颖水而死。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文章如《释疾文》、《五悲》等,抒写一己之遭遇,情真意悲,感人至深。卢照邻的诗现存98首。他和骆宾王都擅长于写七言歌行,辞采富艳,旨意广阔,韵味深厚,多有慨然不平之气。以《长安古意》为其代表。

卢照邻630—683

唐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官益州新都尉。后因不堪风疾病苦,自投颍水而死。为“初唐四杰”之一。诗多悲苦愤懑之气。《长安古意》、《行路难》为其代表作。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幽忧子集》。

卢照邻


卢照邻636?——695?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郡治今河北涿县)人。博学能文。初为邓王府典签,极受邓王爱重,比之司马相如,出为益州新都尉。曾遭横祸,被友人救护得免。后为风痹症所困,投颍水而死。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自称“愧在卢前”,可见颇为推崇他。其诗以歌行体最佳。《长安古意》等名作,意境清迥,以韵致取胜,擅长骈文。尝著《五悲文》以自明。原有文集20卷,已佚。现存文集《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7卷。


卢照邻

卢照邻约637~约689

唐代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为邓王府典签,后任新都县尉。因病辞官归隐,不与世人往来。苦于疾病的折磨,最终自投颍水而死。原有集2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幽忧子集》七卷。他名重初唐诗坛,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其诗多愁苦之音,愤激之辞,成就较高的为其七言歌行。代表作是《长安古意》,诗写长安上层社会的生活风貌,对封建贵族的穷奢极欲有所揭露。文笔纵横奔放,富丽精工,是七言歌行“初唐体”的典范作品。另有《行路难》、《悲夫》等也较有名。其诗对唐代七言歌行体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卢照邻

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唐初四杰之一。生卒年月,史无明确记载,约636年生,695年去世。一生仕途坎坷,并长期受病痛折磨。擅长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最佳。其代表作有《长安古意》等。《旧唐书》说卢有文集20卷。宋代书目《崇文总目》著录为10卷。今存《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7卷。《全唐诗》编入其诗2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