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卫星通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的无线电通信。一般使用厘米波波段。特点是容量大、距离远、覆盖面积大、质量稳定,并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可作专向或多向通信。 卫星通信satellite communications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站之间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进行的通信。目前,几乎所有的通信卫星都是具有放大、频率变换和其他星上处理的有源卫星。用于通信的卫星系统按轨道高低有同步、中轨和低轨之分,按覆盖范围有全球、区域和国内的区别。可支持固定和移动卫星业务;卫星网提供宽广的地理覆盖可弥补地面网络的不足;卫星所具有的广播能力有利于多点通信。卫星通信采用微波传输。卫星通信必须按照1963年世界临时无线电行政会议(EARC)和1971年世界无线电行政会议(WARC)制定的规则,工作于规定的微波频段中,以利与其他宇宙通信协调发展。卫星通信的特点是: 卫星通信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的通信。通信卫星绝大部分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在地球赤道上空约36000 km外围绕地球的圆形轨道运行,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是24 h,大部分国际通信卫星均采用上行6 GHz/下行4 GHz频段,称为C频段,其中常规的500 MHz带宽,上行5925~6425 MHz,下行3700~4200 MHz;575 MHz带宽,上行5850~6425 MHz,下行3625~4200 MHz。扩展的800 MHz带宽,上行5850~6650 MHz,下行3400~4200 MHz。全球通用为上行14~14.25 MHz、14.25~14.5 MHz,下行10.95~11.2 GHz、11.45~11.7 GHz。1999年,中国通信卫星广播公司卫星空间段36MKz带宽的转发器单元共35个,拥有两个卫星测控站和两个卫星移动通信关口站,4套VAST通信系统主站。卫星VAST数据通信主要用于全国联网寻呼、证券信息服务等,卫星VAST话音通信主要用于新疆、西藏等5个省、自治区。1999年中国电信完成了全国32座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主要城市卫星地面站的建设(其中15座新建站、17座扩容改造站),竣工投产了北京、上海国际6、7期卫星地面站的扩容工程,开通并扩大了与东南亚及欧洲等国的国际卫星通信任务,卫星通信能力大大增强。中国人均占有的卫星空间段带宽为2.4 MHz/100万人。 卫星通信利用地球卫星作微波中继站的通信过程。通常在地面上的微波通信,是微波接力通信,即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设置一个有一定高度的接力站(或叫中继站),把信号进行转发。这主要是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地球表面一定高度上二点间的可见距离是有限的。而卫星通信则是利用离地面高度三万多公里的人造地球卫星作为接力站,在这样高的卫星上可以看到地面上相距一万多公里的范围,在这样的高度设置一个微波接力站就可转发洲际微波通信信号,实现长距离大容量的微波通信。当装有多个微波转发器的通信卫星与地球自转轴同轴绕地球运动时,这个卫星就在赤道上空沿赤道运动,高度愈高,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愈长,当高度达到离赤道地面35 800公里时,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为24小时,与地球自转的周期同步。当然卫星发射时是与地球的自转方向一致从西向东的。这时从地球上看这个通信卫星是固定在赤道上空不动的,可以叫做静止卫星或固定卫星。因为转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同步,所以也叫做同步卫星。静止通信卫星因为位置固定,地面站的天线跟踪设备就大大简化而且可以维持24小时不间断的通信。目前国际、国内卫星通信几乎都是用的静止卫星。只有极少数高纬度地区的国家,像苏联曾用非同步卫星以维持极区的通信,但苏联大部分卫星通信业务仍是用的静止卫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