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官名。始置于商周。即是官名,又是高级官吏的通称。历代相沿至清代。《资治通鉴·汉纪·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 “虽不能尽贤,天子为择臣、立命卿以辅之。” 胡三省注: “《记·王制》: 大国3卿,皆命于天子; 次国3卿,2卿命于天子,1卿命于君; 小国2卿,皆命于君。春秋之时,如晋之6卿,以中军帅为正卿,亦其君先命之而后闻于天子耳。齐之高、国,鲁之三恒,皆世卿也。汉之王国傅、相、中尉命于天子,犹古之命卿也。” 《旧唐书·职官志三》: “太常寺: 卿1员,〔正三品。梁置12卿,太常卿为一。周、隋品第三〕。少卿2人 〔正四品〕 ……光禄寺: 卿1员,〔从三品〕; 少卿2人,〔从四品上〕。” 唐代的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等诸寺皆卿、少卿官以主本寺政令。《清史稿·职官志二》: “大理寺:卿,〔初制,满员二品,汉员三品〕; 少卿,〔初制,满员三品,汉员四品〕。” 清代的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诸寺皆置卿、少卿官,所不同的是在卿之上又置管理大臣。

中国古代尊称。往往使用在君对臣、长对幼或夫妻间的称呼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引》:“卿者,时人尊重之号也,犹如相尊美而称子然也。”帝王称大臣为卿,秦国曾广纳天下有识之士以图霸业,称为“客卿”。在传统戏剧中,常可以见到帝王称自己喜欢的大臣为“爱卿”。“卿”字复用,是夫妻间相互表示亲昵的称呼。《世语新说·惑溺》:“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从这则故事演变出夫妻间以“卿卿”互称,并且发展出成语“卿卿我我”,以示夫妻间亲密依恋的感情。

古代高级长官或爵位之称。周代王与诸侯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分上、中、下三等。自秦汉始,中央部门置九卿。至东汉,九卿之长都加卿字,如太常卿、大理卿等。北魏以后,卿以下增设少卿。清代常以三至五品卿作官僚的虚衔,称“京卿”。参见“卿大夫”。

官名。周制,宗周与诸侯各国均设置,并分上、中、下三级,都为国家最高官职。如齐国的国氏、高氏、鲁国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都是世袭卿职,并控制国政。参见“上卿”、“下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