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计算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人力、物力的耗费,耗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成果,如在供应阶段,一切耗费都是为了取得保证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对象——材料; 在生产阶段,一切耗费都是为了生产出合乎需要的产品; 在销售阶段,一切耗费又都是为了获得销售收入和盈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耗费的综合数额,必须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耗费的货币表现,称为费用。费用是形成成本的基础。
所谓成本可以一般地理解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部分价值,或者说成本是费用的对象化,就是把各种费用归集到一定的对象上,就是各该对象的成本。为了归集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计算各该对象的实际成本,必须运用成本计算这一专门方法。
成本计算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尺度,按照一定的对象将企业实际耗费的费用对象化,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由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组成,而各个过程都会发生各种耗费,所以又可以将成本计算概括为企业在供应、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各种不同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例如,在工业企业中,将供应过程中支付的材料买价和采购费,按各种材料分别进行归集,就构成各该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进行归集就是产品的成本,再加上分配转入的制造费用,就构成产品的制造成本。已销产品的制造成本,就是产品的销售成本。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会发生销售和管理费用,但这些费用不计入制造成本和销售成本,而是直接冲减销售收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发生、成本的形成,总是与经营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不同企业的经营过程不同,就是在工业企业里由于生产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不同,决定不同企业、不同过程成本计算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成本计算的过程都不外乎是归集、分配费用的过程,所以,不论什么企业或什么过程,在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上都有共同之处,现归纳为:
❶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是进行成本计算工作的前提,因为只有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之后,才能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分配费用,计算各种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❷确定成本计算期。所谓成本计算期,就是指成本计算的间隔期,或者说是指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
❸确定成本项目。所谓成本项目,就是指各种费用按其经济用途的分类。
❹按成本计算对象正确地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是成本计算的主要内容。
❺将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月未计算产品成本时,由于产品的生产周期与产品成本的计算周期不一致,因而往往会存在未完工产品,即在产品,在产品同样耗费了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因此,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的生产费用,还应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便准确地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❻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并登记费用、成本明细账,编制成本计算表。
成本计算可以作为会计制度组成部分,设置有关账户进行会计核算,也可以在账外运用统计核算的方法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