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金文著录。二十卷。南宋薛尚功著。薛尚功(生卒年不详),字用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仅吾衍的《学古编》略有记述。绍兴年间,薛氏以通直郎佥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擅长古篆,尤精于钟鼎铭文。
此书是宋代彝器款识一类书籍中收集最为完备的一部,宋代所出青铜器铭文十之七、八都收入此书。卷一,收夏代琱戈、带钩,商代钟、鼎等四十六件;卷二,收商尊、彝四十五件;卷三,收商卣三十四件;卷四,收商壶、罍、爵四十四件;卷五,收商觚、举、觯、敦、甗、鬲、盉、匜、盘、戈等四十四件;卷六至卷八,收周钟、磬三十八件;卷九至十,收周鼎五十七件;卷十一,收周尊、卣、壶、舟、斝二十二件;卷十二,收周觯、角、彝、匜三十三件;卷十三至卷十四,收周敦三十九件;卷十五,收周簠、簋、豆、盉二十二件;卷十六,收周甗、鬲、槃、盂、盦二十九件;卷十七,收周戈、铎、鼓、琥十三件;卷十八,收秦玺、权、斤、汉钟、甬、钫、鼎鼒十八器;卷十九,收汉炉、壶,卮、律管、洗、钲,匜十四件;卷二十,收汉镫、锭、烛盘、甗、釜、甑 、𫓶、弩机十五件。共计五百一十一器。其中除石鼓(十件)、秦玺(三件)、石磬(一件)和玉琥(一件)不是青铜器以外,其余均为青铜器,并以商周青铜器为主。此外此书按年代、类别系统编次、排列,也较为合理;对金文的描摹也较精。但限于当时的学术水平,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大的缺点,正如孙诒让指出的,“评释多谬”。
据曾宏父《石刻铺叙》记载,绍兴十四年(1144)六月,该书由郡守林师说镌版付印,用石二十四片,存放在江州公库。宋亡后,原石亡佚。今仅有宋拓残叶留传。前历史语言研究所曾影印内阁大库旧藏残叶中的十纸,分别藏在上海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木刻本有四五种,以明崇祯六年(1633)朱谋垔刻本为佳。石刻本每卷首均有“钱唐薛尚功编次并释音”一行,木刻本则都没有。在款识描摹上,石刻本比较接近原篆,木刻本略有失真。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宋)薛尚功撰。20卷。著录历代彝器510件,除摹录其文字外,并加考释。宋代所出青铜器有铭文者大部收入此书。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见“薛尚功”。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金石学书。宋薛尚功著。二十卷。成书于公元1144年。全书收录铭文511件。其中除石鼓、秦玺、石磬和玉琥共15件外,其余大都是商周铜器的铭文。资料较丰富,编次也较有条理。为早期金石学的重要著作。木刻本以明崇祯六年朱谋垔刻本为最善。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二十卷。宋薛尚功(生卒年不详)撰。尚功字用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中 (1131—1162) 以通直郎佥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善篆籀,尤好金石文字。是书著录自夏至汉钟鼎彝器五百一十件,不言诸器之体制,只摹录其文字,并一一为之音释。《四库提要》云:“所录篆文虽大抵以《考古》、《博古》二图为本,而搜辑较广,实多出于两书之外。其中如十六卷中载《比干墓铜盘铭》之类,未免真伪杂糅,然大致可称博洽。……至其笺释名义,考据尤精。”而胡朴安云 “《提要》称其书至矣,但薛书实未足以当此,以今日眼光观之,只谓开钟鼎文字之先路,考据尤精,则未然也。一则器物不多,无以资比较;二则学说初立,无以资切磋。盖时为之也。”(《中国文字学史》)是书把宋代所出青铜器有铭文者十分之七八汇成一编,而为研究金文的开山之作,这是难能可贵的。卷一至卷五为夏商器款识,卷六至卷十七为周器款识,卷十八至卷二十为汉器款识。其中唯“周鼓”(即“石鼓文”)为石刻,“秦玺”为玉器,所杂者甚少。此书绍兴十四年 (1144)刻石,初始只有拓本: 故有“法帖”之名。今仅有宋拓残叶流传,前历史语言研究所曾影印内阁大库旧藏残叶十纸。木刻本以明崇祯六年(1633)朱谋垔刻本较佳。薛氏另撰《广钟鼎篆韵》七卷,盖将此书所录篆文分韵排列之,今已不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21: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