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74 厢中国古代住宅建筑中,一个民居庭院有三个门,中央明间是大门,左右两侧为门塾。门内是庭院,庭院正上方的主体建筑为堂,布局的中轴线纵贯堂和门的中心。堂的后半部为室或寝。堂的左右建筑为厢。这种以正房(堂)、门、门塾、厢组成的住宅在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中就已经出现。后来通称民居中正房前侧左右对峙的房屋称为两厢或东厢、西厢。这一正两厢组成的民居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中成为传统住宅中最主要的形式,并发展成三合院、四合院的院落。 厢明代城区附近地域称厢。《明史·食货志一》: “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 厢宋第一级军事编制单位。宋承五代旧制,以百人为都,五都为营(又称指挥),五营为军,十军为厢。厢以上便是三衙,一厢应有二万五千人。事实上,厢的设置并不普遍,仅部分禁军,如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虎翼、骁捷等军设左、右厢;且人数大大低于规定编额。如捧日、龙卫两年,每营仅有三百人或二百五十人,每厢仅有三军,总人数仅四千五百人或三千七百五十人。厢的编制,自北宋前期以来逐步缩小,南宋时,已名存实亡。 厢宋代城市中的行政区划,在坊之上。宋初沿于隋唐旧制,城内设坊以为基层区划。因商业发达,交易之所已不限于设市之地,里坊居民多打破围墙,侵街设立店铺。虽三令五申,亦无成效,遂有厢之设。宋太宗至道元年 (995年),于宋都开封城内设立左第一厢、城东厢等八厢,以厢代坊,成为附郭县直属的基层单位,每厢下属有二至二十余坊不等。熙宁三年(1070年)又将开封城分为东、西二区、分别称左厢、右厢、与附郭县同级。自此,附郭县只治理郊区、以厢治理城内、直属于州府。后以此制推行于其他城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