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反求诸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反求诸己Fanqiuzhuji

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的原则。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即为仁好比射箭。射箭的人需先端正自己的姿势而后发箭。发出箭而没有射中,不应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而应反躬自问,怪自己的技术不精,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孔孟儒家在道德修养上,强调“内求”、“求己”,即注重主观因素,有其合理性。如果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反求诸己,那么对社会和我们自己都将具有积极意义。

反求诸己

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原则。犹反躬自问,从自身寻求原因。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反求诸己在道德修养问题上主要是用道德标准约束和检验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他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敬,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儒家在道德修养论上,强调“内求”、“求己”,即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其合理性一面,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宋·程颐《周易程氏传》卷三:“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

孟子一贯重视的道德修养方法。主要含义有二:(1)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应从自己检查。“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2)要厚于责已,不要怨恨胜过自己的人。“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另外,孟子还认为,反求诸已,要重视寡欲。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物质欲望。这种既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又强调严于责己,宽以待人的做法,表现了对人生的极端冷静、理智的态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