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叠罗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叠罗汉

叠罗汉起源于明代,是歙县三阳叶村独有的民俗杂耍表演。在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的气氛中,24位体魄健壮的罗汉,赤膊着上身,描着各种颜色的脸谱,装扮成大肚、肥胖、矮脚、嬉笑、震怒、哀怨、哼哈等各种异形,手执一盏明灯,绕场亮相一周。全舞分上下两段开始:上段采用戏剧的表演形式。先是由各个罗汉各自表演一段个性特技,拉开序幕。静场片刻。然后有小罗汉上台打扫佛堂,老罗汉手执仙帚,虔诚地拜叩诸佛。两仙童引出观音、韦驮、灵官、四大金刚伫立于舞台的四面。下段,众罗汉先后上场,通过伏、卧、倒、立、拉、撑、支等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叠成多种人体造型。叠罗汉堆叠造型丰富多彩,有“童子拜观音”、“仙人桥”、“金鸡独立”、“刘海戏金蟾”、“水帘洞”、“斜角旗”等90余套表演程序。最后以“六柱牌坊”谢场。六柱牌坊由21位罗汉叠成。由一层、二层直至六层,每叠好一层,在舞台上旋转一周,最后的一层以体轻年少的一位屹立顶峰,向观众合掌祝福“众生吉祥如意!”叠罗汉表演形式近似杂技。

叠罗汉

是由若干人互相配合组成造型动作的练习。专用术语为“技巧造型”。
叠罗汉练习 一般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便于在中、小学普及,它还常常穿插在团体操中进行表演。罗汉造型从性别上分有男子造型、女子造型、男女混合造型,按组成人员分有双人罗汉造型、3人罗汉造型、多人罗汉造型,按组成罗汉的形式分有地上罗汉造型、器械上罗汉造型等。造型的难易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进行编排。教学中注意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造型到高造型,先个人或少数人练单动作,再多人配合造型。

叠罗汉Dieluohan

根据艺术构思,由若干人相互配合, 利用技巧动作来完成一个具有某种意义的动作造型。专门术语为“技巧造型”。它可以在地上或在专门器械上来完成。主要动作包括,各种姿势的站立、扶持、支撑、倒立、桥、平衡等。难易程度可根据练习者的素质与技术水平来定。叠罗汉练习不仅可以发展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而且,还可提高创造性和艺术鉴赏力。叠罗汉练习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便于在中、小学中普及。在团体操表演中,它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深受人民的喜爱。进行叠罗汉练习,应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个人到集体的原则。注意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教育,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