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今刀剑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今刀剑录笔记。梁陶宏(弘)景(456—536)撰。不分卷。宏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武帝礼聘不出,但朝中大事辄就咨询,有“山中宰相”之称。工草隶,行书尤妙。著有多种医书。此编为其儒道思想结合,隐逸生活之副产品。纪古剑名目逸闻六十七条,文字简古。从夏禹之子帝启所铸铜剑长三尺九寸,藏之秦望上,腹刻二十八宿文,背记山川日月开始,至三国时期名将宝刀故事止,揭示出古代帝王名将之重视佩剑,对其作为武器,防身保国作用,神而异之,多有篆刻及传说;且有瑞应、厌胜信仰。颇有助于古史、民俗、文攻、武备之研究。有《汉魏丛书》本,《龙威秘书》本。 274 古今刀剑录中国古代关于刀剑冶锻著作。南北朝陶弘景著。书中记载了自夏禹到梁武帝各朝所制宝刀、宝剑数目、名称、尺寸,铸造过程及铭文等。记述了中国古代的灌钢冶炼法,如:“钢铁是杂铁生𫕂作刀镰者”。“生”指生铁,“𫕂”为熟铁,“杂铁生𫕂”即把生铁与熟铁混杂起来冶炼。这种灌钢法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 古今刀剑录专论兵器的军事著作。梁陶弘景撰。一卷。全书共七十四事,皆系刀剑之类。其中帝王刀剑四十事,自夏启至梁武帝;诸国刀剑十八事,自刘渊至赫连勃勃;吴将刀剑十事,周瑜等;魏将刀剑六事,钟会等。书中有许多疏漏和舛误之处。清人所撰《四库全书总目》疑有后人伪作窜入。对研究考查古代兵器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古今刀剑录古代刀剑冶锻著作。南朝陶弘景著。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弘景年轻时博览好学,具有“一事不知,以为深耻”的钻研精神。齐初,在宫中任奉朝清。永明十年(492)37岁时即辞去官职,隐居于句容(今江苏省)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修道。梁时武帝屡召不应,然朝廷大事则每每咨询,时称“山中宰相”。梁大同二年卒,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陶弘景一生著述丰富,涉猎甚广,除此书外,著有《本草经集注》、《陶氏效验方》等,在冶炼、药物、天文、地理、生物等领域都有一定贡献。 古今刀剑录一卷。南朝齐梁时期陶宏景(465—536)撰。陶宏景,又作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晚号华阳真逸,又号华阳真人,谥真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市)人。陶弘景幼年读书万余卷,受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影响颇深,思想上也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善琴棋,工草隶,行书尤妙。未弱冠,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先后拜为奉朝请、左卫殿中将军。永明十年,上表辞职,隐居于句容(今江苏句容县)句曲山 (今茅山)中。入梁,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每有吉凶征讨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 “山中宰相”,八十五岁无病而卒。陶弘景性好著述,除《古今刀剑录》外,还编著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古今刀剑录》为记载梁代以前历朝帝王、将领刀剑之书。是书所记帝王刀剑,从夏启至梁武帝,凡四十事。诸国刀剑,从刘渊至赫连勃勃,凡十八事。均简略记述帝王、诸国刀剑所造时间、名字、尺寸、铸刻的文字,有的还记述了该剑所用铁的产地及后来藏于何处。吴将刀,周瑜以下凡十事。魏将刀,钟会以下凡六事。简略记述了该刀剑的来历,命名的原因以及后来的去向。然而是书也存在着不符合史实之处:蜀将关羽、张飞、诸葛亮、黄忠,不应附入吴将中,疑传写时误佚标题“蜀将刀”三字。又董卓、袁绍不应附入魏将中,也不应列在邓艾、郭淮之间,均属颠倒错乱。疑其书已为后人所窜乱。现存《汉魏丛书》本、《百川学海》本、《群芳清玩》本、《龙威秘书》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