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类书。南宋谢维新、虞载编。五集三百六十六卷。维新字去咎,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太学生。载,字子厚,与维新同里。受书坊主刘德亨之约而编是书。“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卷。宝祐五年(1256)成书。后觉其门类未备,又续编“外集”六十六卷。凡一百一十六门,二千三百一十七子目。每类首冠总论,次为事类,再为诗集。按所事类别总述源流,或序抄经史百家,或辑录诗文韵语。引书繁博止于当代,皆注出处。宋以前书及宋代遗事佚诗皆赖此以存。清人厉鹗《宋诗纪事》,多采此书。“后集”可补《宋史》所见官制之阙。宋本今已不传。明有弘治十一年(1498)锡山华氏会通馆活字本。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衢夏相摹宋刊本;万历三十七年(1609)锡山秦烁补刻三衢夏刻本。《四库全书》本。一九七一年台北新兴书局影印摹宋本(四册)。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南宋)谢维新、虞载编。前集69卷,后集81卷,续集56卷,别集90卷,外集66卷。5集共分116门,2317子目。每类首冠总论,或述源流沿革,或作考索备要; 次为“事类”,序抄经史百家;再为“诗集”,辑录诗文韵语。引书止于当代,皆注出处。台北新兴书局1971年影印摹宋本,4册。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宋)谢维新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32开,(3册)1130页。共366卷,内容分为天文、地理、岁时、亲属、师友、科举、冠礼、职官、姓氏称谓、城邑、植物、动物、典礼、音乐、刑法、赋税、服饰、香茶、刀剑、钱币等门类。每类首冠总论,次为事实,后为诗文,上索往古,下迄宋代。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南宋谢维新(生卒年不详)、虞载(生卒年不详)撰。谢维新字去咎,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太学生,自署曰胶庠进士。虞载字子厚,与谢维新同里。本书成于宝祐丁己。书前有谢维新自序。后有莆田守黄叔度的跋。跋称: 维新应友刘德亨之托而编此书。总目之后又有跋云:昨刻古今备要四集,盛行于世,但门目未备,再刻外集。未署姓名,可能即刘德亨所题,叙外集成书过程。本书前集以天地万物等自然现象为主,分天文、地理、岁时、气候等四十门,下又分四百九十一子目;后集以典制职官为主,分君道、臣道三公、三少等四十八门,下又列四百一十六子目; 续集以姓氏称谓为主,分姓氏、民族、名称、名字、称呼、忌讳六门,下又分五百七十子目;别集以廓邑建筑为主,分都邑、城守、桥道、关津、乡井、宫室六门,下又分四百一十子目;外集分十六门,下分四百三十子目;全书共三百六十六卷,一百一十六门,二千三百一十七子目。每类首为总论:每作源流,或作沿革,或作考索、或作备要、或作发挥、或作备考。次为事类,序抄经史百家。后为诗集,辑录诗文韵语。引书皆兼及宋代,并注明出处。所引最为详悉。唯郡县、山川、名胜等,因祝穆的《方舆胜览》记述详备,本书不再记载。《四库全书总目》称:“虽不及《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诸书皆根柢古籍,元元本本。而所采究皆宋以前书,多今日所未见。宋代遗事佚诗,如苏轼咏雪诗,以富贵势力分四首,为本集所不录者,亦往往见于此书。”所以,清厉鹗作 《宋诗纪事》多采用了此书的内容。另外,宋代的官制也最为冗杂,而《宋史》也不过仅存其名称,甚至当时的诗文中所称,也不知为何宫。唯此书 “后集”所记,条列分明,可供考证。此书宋本今已不传。有明弘治十一年 (1498)锡山华氏会通馆活字板印本、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衢夏相摹宋刊本、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锡山秦烁补刻三衢夏相本、《四库全书》本、1971年台北新兴书局影印摹宋本,四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