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代青铜冶铸技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03 古代青铜冶铸技术

青铜冶铸技术在中国有独立的起源,其成就在世界物质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代,就用石范和陶范铸造工具和武器。商代早期的铜爵,其铸型由多块陶范和泥芯组成,有的壁厚仅2毫米。商代中期使用锡青铜和铅青铜两种合金铸造80千克的大鼎,创造了组合陶范铸造工艺。商代后期能使用多种分铸法制造形状复杂的青铜件,重要器物的合金配比也初步形成规范。西周时期出现新的器形、纹饰,有的器内铸有铭文,广泛使用铜质芯撑。商周时期陶范经多道工序精细制成,分型面开设榫卯,用来定位;由于铸接工艺和分范合铸工艺的高超技术,用陶范就铸造出形状极为复杂的器形,如“四羊尊”和“曾侯乙甬钟”,形成商周陶范铸造的技艺特色。春秋后期,由于失蜡法和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的使用,青铜铸造工艺从先前单一的范铸技术转变为浑铸、蜡铸、软焊、硬焊、锻造等多种金属工艺的综合运用。陶范铸造的进展,突出表现在薄壁和超薄壁铸件的铸造上,壁厚可达0.2—0.4毫米。战国时期,由于错金银、鎏金、线刻等装饰技术广泛应用,所制造的器物更富丽堂皇。货币、带钩等类器件的大量生产,促进了一型多用、叠铸、锚链铸造工艺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器物如编钟、铜剑和铜镜等,合金成分配比严格,广泛使用铜锡铅三元合金。此间关于青铜冶铸文献显著增多,特别是《考工记》所载的世界上最早见诸文字的合金配制法“六齐”,揭示了锡青铜机械性能随含锡量而相应变化的规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秦汉时期青铜叠铸技术更加成熟。汉代铜币采用铜范、陶范浇注,合金成分相当稳定,铜镜的合金配制更为严格,波动较小,已能利用铸造残余应力和铸后错磨制作透光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