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司隶校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司隶校尉

官名。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初置。持节,领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蛊者,察视奸猾者。后不领兵,监察七郡。元帝时去节。成帝元延四年(前9 )省。绥和二年(前七),哀帝复置,称为司隶。据《后汉书·百官志》,司隶校尉一人,俸禄二千石,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司隶校尉

官名。西周时置。掌察京畿州郡百官善恶。《汉书·百官公卿表》: “司隶校尉,周官,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1200人,捕巫蛊,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元帝初元四年 (公元前45年)去节。成帝元延四年 (公元前9年)省。绥和二年 (公元前7年) 哀帝复置,但为司隶,冠进贤冠,属大司空,比司直。”

司隶校尉

官名。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年),因捕巫蛊事,置司隶校尉,使持节率中都官徒以督捕巫蛊及京师大奸猾事。后罢兵去节,专察京师百官违法之事,自皇太子、三公以下,诸侯、外戚、王公,不论尊卑,无所不纠。汉成帝时曾废除。东汉重新置司隶校尉,并进一步扩大其职权,统辖京师畿辅七郡,如刺史察部之制,故其辖部省称司隶。司隶校尉秩仅比二千石,因其地位特殊,权任尤重,故在朝觐时,虽不位在九卿之列,却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单独并席专座,称之曰:“三独坐”,权势显赫,威慑百僚。其属官有都官从事、功曹从事、别驾从事、簿曹从事、兵曹从事及七部郡(国)从事,共十二员,泛称为司隶从事。魏、晋、南北朝皆以京畿所部为司州,设司州牧或司隶大夫统辖,即汉之司隶校尉。后世虽未再设此职,但唐常以御史中丞充京畿采访使,亦为此职。

司隶校尉

古代监察官。始设于前89年,前9年曾废止,后又复置。司隶校尉秩为2000石,东汉时改为比2000石,领有1200人的军队。汉武帝时加强司隶校尉权力,除监察百官外,还督察3辅和7郡的京师地区。东汉时为“3独坐”之一,京师7郡为司隶部,为13州之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