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司马迁与史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司马迁与史记》多人著。中华书局1957年出版。这是一本论文集,收入文章9篇,分别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论述了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在《史记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亨)一文里,作者指出《史记》的思想性有两个重点,其一是《史记》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其二是《史记》中的人民性。作者指出《史记》的艺术性也有两个重点,其一是《史记》的形象性,司马迁在人物描写上,很注重塑造生动的形象。在形象中表现出他的爱和憎;其二是《史记》中的典型性,司马迁在刻画人物形象中,又往往能够根据历史事实,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品质,塑造出各式各样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人物。在《试论司马迁〈史记〉中的语言》(殷孟伦)一文里,作者指出:司马迁的语言,有着一种耐人寻味、百读不厌的鼓动力量,激荡着每个读者的心灵。他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同时,司马迁也很注意叙述语言的使用,借此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和描写事件的目的。在《司马迁赋作的评价》(赵省之)一文里,作者首先介绍了司马迁的辞赋理论,继而论述了“司马迁赋作的评价问题”,论证了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不是伪作,最后对这篇作品作了分析,指出了它所反映的思想倾向和它所具有的艺术特点。在《略谈司马迁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殷孟伦)一文里,作者指出:司马迁写作态度的谨严详审,首先表现为对历史材料的慎择审取上;同时表现在他的笔下描绘出社会不同层次的许多人物形象,而对他们的评价又能采取较为客观和适当的态度。《司马迁在祖国文化遗产上的伟大贡献和成就》(卢南乔)一文,较为全面地评价了司马迁及其《史记》,作者指出: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史记》的意义首先在于它“以平浅代艰深,为‘古文辞’开导了先路”;其次在于它广泛利用“俗词、谚语与歌谣,是‘口头文学’的宝库”;第三在于“类传与合传,是高度的综合,是一贯的联系,为‘传记文学’奠定基础”。总之,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司马迁及其《史记》,有些观点当年是很新鲜的,今天看来也并不过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太肤浅,甚至是不正确的了。尽管如此,这本论文集,对研究者来说,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