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裆

古代服饰之一。即如同“马甲”,类似“坎肩”或“背心”的一类服式。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形制为:其一当胸,其一当背,分前后两片,质以布帛,肩部用皮制褡襻联缀,腰间用大带或革带系结。穿时,既可着于衣外,又可穿在衫襦之内。依季节有夹、有绵,或饰以刺绣。武士用金属及皮革制成铠甲,则成“裆甲”,或“裆铠”。《乐府·企喻歌辞》:“前行看后行,各着铁裆”, 即指此种戎服。始于汉末,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唐宋以后仍不废。


裆铠

古代作护身用的铠甲。多贴身穿用。前后两大片,两肩部用皮襟联缀,腰部另用皮带束紧。从出土陶俑和壁画中,可见到裆铠的形象。南北朝时流行,铠衣较长一直掩至腹下。甲片略作小圆角形,也有作鱼鳞形或椭圆形。且下体已具有甲裳(腿裙),分左右两片。仪卫士则多在大口裤褶上加裆甲。唐时沿用,称之为“临戎之服”。因为轻便,脱卸便利,故南北流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