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吴筠唐代道士。字贞节。华州华阴人。少举进士不第,入嵩山从潘师正学道,尽得正一法之精要。长于诗文,玄宗征为翰林,曾问以道,筠微言讽喻,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道德经》),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又言神仙修炼之为 “野人之事”、“非人主之所宜留意”。后于安史之乱前求隐茅山。其著述甚多,主要有《玄纲论》、《神仙可学论》、《心目论》等,合为450篇。是用神仙信仰来阐发老庄之道思想的代表性人物。 吴筠?—778唐代道士,养生学家。字贞节,一作正节,华州华阴 (今属陕西)人。少为儒生,通经义,善属文,举进士不第。居南阳倚帝山。玄宗天宝 (742~756年)初召至京师,请隶道士籍,入嵩山依潘师正受正一之法。后南游金陵,访道茅山、天台,观沧海,与李白等相唱和,文辞传颂京师。玄宗召见于大同殿,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献所著《玄纲论》三篇,深得赏识。问以道法,答曰: “道法之精,无如 《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大历十三年(778年)卒于宣城道观,弟子邵冀元等葬之于天柱山西麓,私谥“宗玄先生”。著作甚富,“论谷神之妙,则有 《玄纲论》:哀蓬心蒿目之远于道,则有《神仙可学论》;疏瀹澡雪,使无落吾事,则有《洗心栖岩赋》;修胸中之诚,而休乎天君,则有《心目论》、《契神颂》;至若游仙、步虚、王化、杂感之作,凡四百五十篇,礼部侍郎权得舆集而为序。” 吴筠字礼庭。葆孙长子。清乾隆诸生。诗笔雄秀,尤擅五律。著有《礼庭诗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