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文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19 周文王商末周族首领。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亦称伯昌。统治期间,积善累德,民风大化;招贤纳士,至者有吕尚 (即太公望)、楚人鬻熊、孤竹国(今河北卢龙)人伯夷、叔齐及殷臣辛甲等。曾被纣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获释后,“阴行善”,解决虞、芮两国争端,使两国归附。国势逐渐强盛,即攻灭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邘(今河南沁阳西北方)、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立丰(豐)邑(今陕西长安沣河西),作为国都。在位50年,为周灭商奠定基础。后世奉为圣君之典型。 周文王Zhouwenwang周武王之父, 姓姬名昌。文王继位时, 周所控制的区域并不大, 所以 《孟子·公孙丑》上有“文王以百里”的说法。文王采取有力措施,使周的势力有了较大发展。他很重视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周原地区在文王时期得到进一步开发。文王还能够以照顾鳏、寡、孤、独等措施团结族众,“徽柔懿恭, 怀保小民, 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尚书·无逸》)文王在远近方国部落中拥有很高威望, 相传虞芮两国争讼, 求周评判, 见周人在文王率领下“耕者皆让畔, 民俗皆让长”(《史记·周本纪》), 虞芮之人自觉惭愧,遂相让而去, 于是“天下闻之而归者40余国” ( 《诗经·绵》毛传)。为了抑制周的影响扩展,商纣王曾经囚文王于羑里。文王的谋臣闳夭等人献美女、文马等物于纣,文王才得获释。周在文王后期已经积极准备灭商。文王先讨伐周以北的犬戎和以西的密须 (今甘肃灵台西南),以求稳定后方,然后逐渐向东扩展。他讨伐商的与国——黎, 给商王朝的震动很大。伐黎之后, 文王又伐位于商王朝西南的田猎区的邘, 直叩商都大邑商的门户。后文王将都邑迁到渭水南岸的丰 (今陕西户县东)。不久,卒于毕郢。文王虽未能灭商,但却奠定灭商的基础, 所以说他是先周历史发展中的一位有很大影响的重要人物。 周文王又称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姬姓,名昌。王季之子,武王之父。原为商朝的诸侯,三分之一,封西伯。能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太颠、闳天、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皆先后投奔。商纣暴虐,作炮烙之刑,醢儿侯,脯鄂侯,他知而叹惜,被囚于羑里 (今河南汤阴北)、经闳夭等人赂纣得释,献洛西之地,请纣废炮烙之刑。古书记载西伯被办羑里时,“益《易》之作八卦为六十四卦”。归周后,评断虞 (今山西平陆北),芮 (今山西芮城) 两国争讼,得诸侯拥护,于是伐犬戎,密须 (今山西灵台西),灭崇国(今陕西户县东),建立丰邑 (今陕西长安沣河西),自岐邑迁都于丰。进而伐邗国 (今河南焦作西),灭黎国 (今山西长治西南)。后死于程 (今陕西咸阳东北)。西伯晚年诸侯归者日众,“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论语·泰伯》)。在位五十年。但他始终没有称王,其子武王伐商后,追尊他为文王。 周文王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为商纣之西伯,也称伯昌。曾被纣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在位时发展生产,增强国力。解决虞、芮两国纷争,使之归附。先后攻灭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邘(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都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西)。在位50年,为灭商奠定了基础。 周文王商末周族领袖,传为后稷第十四代孙。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亦称伯昌。遵后稷、公刘之业,循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归之者甚众。曾被商纣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其间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闳夭之徒求有莘氏美女献纣王,乃赦之,并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后解决虞、芮两国争端,使两国归附;又陆续伐犬戎(活动于泾、渭流域,即今陕西彬县、岐山一带),密须(今甘肃灵台西),败耆国(即黎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攻伐邘(今河南沁阳西北)、崇(或说在今河南嵩县北,或说在丰、镐之间);并营建丰邑(今陕西西安西南丰水两岸),作为国都。在位50年间,周国势日渐强盛, 为后来灭商奠立了基础。谥文。 周文王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史称西伯或伯昌。曾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其父季历被商王文丁杀死以后,昌遂继位。初即位时,效法先祖后稷、公刘的事业,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内部关系,有效地增强了国力。曾宣布不将罪人家属籍没为奴,得到周人的广泛支持; 与此同时,又将逃亡的奴隶设法找回,以稳定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其后,通过调解虞、芮两国争端,使河东地区众多小国纷纷离商归周。在军事方面,首先向西征服犬戎和密须(今甘肃灵台),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率部渡河东征,连克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邗(今河南沁阳西北),挥师直逼殷都。为了彻底翦除殷商的外围势力,回师灭崇 (今河南嵩县北),并在这里建立丰邑,作为国都。享国50年,东征西战,为灭商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文王商末周族领袖。姓姬,名昌。因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又称作伯昌。即位后“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积善行德,以仁义治国,深得民心,诸侯纷纷归附。曾一度引起纣王疑忌,被囚于羑里(在今河南汤阴北)。归国后解决虞、芮两国争端,攻灭黎、邘、崇等小国,打开通往东方的门户,又在沣水西岸建立丰邑,作为国都。使周族势力得到很大发展,东至嵩高,南及江汉,北到太原。史称在位五十年,“三分天下有其二”,为武王灭商创造了条件。死后被追封为文王。 周文王商代周族著名首领,西周王朝的奠基人。姓姬,名昌,谥号 “文” 。西周建立者周武王之父。他在位50年,积极准备 “翦商” ,为西周的建立奠定了雄厚基础。姬昌为了稳定后方,先后攻灭密须(今甘肃灵台)、阮(今甘肃泾川)、共(今甘肃泾川)等部族。在外交方面,他调解了虞(今山西平陆)、芮(今陕西大荔)两国争夺土地的纠纷,争取了与国。接着向东方发展,渡过黄河后,先克黎(今山西长治),继灭邘(今河南沁阳),兵锋直入商的王畿之地。以后回师征伐商的重要属国崇侯虎(今河南嵩县),取得胜利。这一时期文王在沣水西岸建立丰邑(今陕西西安),将国都由岐周(今陕西岐山、扶风)迁都于此,占据了整个关中平原,号称 “西伯” ,成为商朝西方最强大的国家。文王统治时期,还十分注重发展生产、稳定内部。他亲自督率生产,推行 “耕者九一” (剥削量为十分之一的劳役地租)、“罪人不孥” (不把犯罪者家属罚做奴隶)和 “有亡荒阅” (定期清查逃亡奴隶)等政策,又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增强周的力量。由于周族的不断发展,引起商纣王的疑虑,曾将文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文王采用迷惑、收买等手段,再加上商王朝正在全力对付东夷,商纣王又将其释放。文王为灭商做好各种准备后却去世了,后人尊称他为 “受命之王”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