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41 唐618—907617年太原留守李渊父子起兵,攻占长安 (今陕西西安),据有关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杀。李渊在长安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唐朝前期,国势空前强盛,为世界头等强国。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国势逐渐颓败。874年爆发农民大起义。907年朱温杀哀帝,唐亡。历20帝,290年。 唐 世 系 表 唐Tang 618-906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统一王朝,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隋末,农民起义如火如荼,豪强军阀拥兵割据,隋政权岌岌可危。太原留守李渊与次子世民等乘机反隋,挥兵南下,转而西入关中,占领长安。隋大业十四年(618)五月,李渊称帝,建唐王朝,年号武德,都长安。建国后,以关中为根据地,扫平诸雄,逐渐统一了全国。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登上太子之位,不久又即帝位,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太宗统治的23年,注意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为唐朝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疆域辽阔的和繁荣富强的世界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唐朝可以以“安史之乱”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国力从恢复走向发展,并达到全盛。各种制度和措施在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调整和完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边疆逐步开拓和巩固,国际交流日益扩大。后期中央集权逐渐削弱,割据势力和离心倾向日渐增长,各种制度处于大变革中,有些带根本性的变化具有划分历史时代的意义,经济中心的南移过程已经实现,文化发展达到高峰。 唐朝帝系表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后期的一系列变化不少都萌肇于前期, 但在后期才明朗化或制度化。开元、天宝之际土地兼并已日益加剧,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已名存实亡, 德宗建中元年(780),开始实行两税法,改变以人身为本的征收赋役的原则, 而以财产 (主要是土地) 作为征收的基本对象, 完成了封建税制的一大变革, 适应了土地占有状况。中央官制的三省六部地位逐渐下降, 权力逐渐被分割、侵夺, 新兴的使职差遣取而代之, 逐渐形成新的官制体系, 选举制度亦随之进行了新的调整。府兵制废弛, 代之以募兵制。边地设立的节度使, 逐渐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 再加上复杂的边疆形势、民族关系、政治矛盾,终于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内地也遍置节度使,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南衙北司之争和藩镇割据, 构成了唐后期政治的主要特色, 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与这几者有密切关系, 或由此而引发的, 表明唐中央集权日趋削弱, 政局日趋混乱, 统治日趋腐朽。劳动人民在土地兼并加剧、科敛加重、灾荒连年的重压下, 终于奋起反抗。僖宗乾符二年 (875), 爆发了震撼唐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广明元年(881)起义军领袖黄巢率众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在起义的巨潮冲击下,唐王朝内外矛盾并发, 终于彻底崩溃。开平元年(907),朱温灭唐,建后梁,开始了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唐历22帝, 共290年。 隋唐是个完整的历史时期, 是个开放、壮阔、气魄恢宏的历史时期,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是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当时的中国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并对世界历史发展施以深远的影响。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唐代辉煌的文化,文、史、诗、绘画、雕塑、乐舞等都有较高的成就。唐代的社会经济、商业贸易、城市都呈现了高度繁荣, 完成了经济中心的南移。唐朝的疆域超过了秦汉, 东、南到海, 西到咸海, 北到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 东北到外兴安岭以北和鄂霍次克海, 西南到云南、广西。 唐朝代名。公元618年由李渊开创历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武则天之周朝、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哀帝李柷等21帝,至公元907年,历时289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体制完善,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疆域完整的一代,其许多先进的管理体制被以后历代效仿。 唐618—907年朝代名。隋末农民起义后期,豪强军阀拥兵割据,隋王朝摇摇欲坠。太原留守李渊与次子世民等乘机反隋,挥师南下,转而西入关中,占领长安。隋大业十四年 (618) 五月李渊称帝,建唐王朝,年号武德,都长安。其后,以关中为根据地,扫平诸雄,逐渐统一了全国。武德九年 (626) 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登上太子宝座,不久即帝位,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太宗在位23年间,注意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为唐代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繁荣富强的世界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唐朝以 “安史之乱” 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国力从恢复走向发展。继续推行均田制,凡18岁以上,60岁以下男子均受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 官勋按品级、勋级; 其他百姓按类别 (老、寡、道、僧尼等) 可受多少不等的田地。课役制度则以租庸调为正税,辅以地税、户税,此外还有杂徭和色役。征收对象主要是授田民户的课丁。人民的赋役负担较前代减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职官制度进一步确立以三省六部为中枢行政机构的体系,以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构,以九寺五监为事务机构。地方行政实行州、县二级,并逐渐向道、州、县三级过渡。军事制度以府兵制为主体,辅以部分征募之兵,以应付戍卫或征战的临时之需。法律方面以律、令、格、式构成完整的封建法典体系,永徽年间修订《永徽律》 12篇和《律疏》30卷,成为中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学校和科举制得到较大发展。太宗和武则天通过大兴科举,修订《氏族志》、《姓氏录》等,进一步抑制和打击了旧门阀士族势力,为庶民地主参政拓宽了门径。由于对边疆各族采取平定边患,安抚降众,德化和亲,设羁縻州府等方式,唐前期疆土得到开拓,民族矛盾解除,呈现四海一家的景象。唐王朝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到全盛,是当时世界上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最文明富庶的强大帝国。然而,由于府兵制废弛,代之以募兵制; 边地设节度使,逐步集军、政、财权于一身,再加上复杂的边疆形势、民族关系、政治矛盾,终于酿成 “安史之乱” (755—763)。开元、天宝之际土地兼并已趋急骤,均田和租庸调制名存实亡,德宗建中元年 (780)颁行两税法,改变以人身为本的征收赋役的原则,而以财产 (主要是土地) 作为征收的基本对象,完成了封建税制的一大变革。中央官制的三省六部地位下降,权力被分割、侵夺,新兴的使职差遣取而代之,逐渐形成新的职官体系。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南衙北司之争和藩镇割据,构成了唐后期政治的主要特色,一些重大事件都与这几者密切关连,或由此而引发。唐王朝日趋衰败。僖宗乾符二年 (875)爆发了黄巢起义,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唐王朝内外矛盾并发,终于彻底崩溃。开平元年 (907) 朱温灭唐,建后梁,开始了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 唐618—907Tang朝代名。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二个鼎盛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昌盛和文明的国家,对周围各国有深远影响。隋王朝在农民大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隋太原留守李渊父子乘机起兵,占据长安(今陕西西安),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于江都(今江苏扬州)被杀后,李渊称帝,国号唐,建都长安。武德七年(624)统一全国。唐前期,封建国家的各项制度措施在承袭隋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调整。武德七年颁行均田令和租庸调法,男18岁以上,60岁以下各受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老男、病残、寡妻妾、僧尼、道冠、工商业者和各级官僚各有数量不等的受田;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土地买卖。以均田为基础,租庸调按21岁以上、60岁以下的丁男征收。一般妇女不再受田,不负担赋役。输庸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定,租庸调外还征收少量地税户税等,和隋代比较农民负担有所减轻。政治制度方面三省六部的中央官制进一步完备,三省分掌草拟诏命、审议封驳和政令执行;御史台掌监察,九寺五监负责具体事务。地方机构仍为州县两级。太宗时始以他官加衔充任宰相,又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宰相权力进一步削弱,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军事制度以兵农合一的府兵为主,府兵选财富、力强、家庭人口多者充当,自备兵器衣粮。分驻全国的府兵统属中央十二卫。兵府将领虽掌军队,但没有调兵和统兵作战的权力,遇有战争辅以募兵,对军队的控制加强。在法律制度方面,封建国家的最高法典由律、令、格、式构成。唐律在隋律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变重为轻,高宗时颁行的《永徽律疏》成为后来历代封建政府制订刑律的典范。在选拔官吏方面,发展学校,扩大科举,为庶族地主参政提供途径,达到了笼络庶族地主分子、扩大统治基础的目的。对外关系方面,以武力和安抚、和亲并用的策略,解除边患,开拓疆土,同时兼容并蓄,发展各民族宗教和文化。唐前期,尤其太宗统治时期,君臣以隋为鉴,实行轻徭薄赋,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而享有“贞观之治”的称誉。玄宗开元时期唐王朝达到了全盛时期,公私仓廪丰实,米价低廉稳定,“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已满”(《元次山文集》卷七《问进士·第三》)。手工业、商业也有很大发展,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人口从唐初年的200多万户发展到900多万户。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科技、艺术、文学、史学等方面都取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统一多民族的唐王朝国势强盛,疆域广阔,东接日本、朝鲜,西接伊朗、印度,北到蒙古大漠以北,南到南洋群岛。唐前期经济发展的同时土地兼并也在发展,自唐中期始均田制日趋瓦解,租庸调和府兵制也随之遭到破坏,开元时边要地区开始募兵设置军府,节度使总揽军务,内地兵力相对空虚,加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发展,天宝十四年(755)爆发“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后期中央力量削弱,各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宦官受到信任,发展为宦官专权,以至皇帝的废立生杀都受其控制,并由此引发朝官与宦官的矛盾斗争,即南衙(朝官衙门)北司(宦官机构)之争;朝官间又有长达40余年的牛李朋党之争,唐国力逐渐削弱,北部、西北、西南领土大量丧失。德宗时颁行了以地税、户税为基础制订的两税法,改按丁征税为按田亩资产征税,这一封建赋税制度上的变化,虽是一种进步,却也标志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唐末政治黑暗腐败,战乱不止,赋役繁重,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乾符二年(875)终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天祐四年(907)唐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朱温)废哀帝,自立建后梁,唐亡。唐王朝共290年,历22帝。 唐唐代州郡并称。为加强对州郡的监督管理,太宗贞观十年(636),又依山河形势分天下为10道,玄宗时增为15道。湖南地区分别属于江南西道(治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黔中道 (治黔州,今四川彭水县),共置14州郡和1个羁縻州,辖56县。江南西道所辖潭州长沙郡、衡州衡阳郡、岳州巴陵郡,澧州阳郡、朗州武陵郡、郴州桂阳郡、永州零陵郡等7州郡,为隋故州郡。此外,以隋长沙郡邵阳县地置邵州邵阳郡,以隋零陵营道、永阳2县地置道州江华郡,治宏道(今道县)。因而在今湖南境内,共辖9郡。黔中道在今湖南地区辖5州郡和1羁縻州,均为隋代之沅陵郡析置。即辰州卢溪郡,治沅陵; 锦州卢阳郡,治卢阳 (今麻阳县地)叙州潭阳郡,治龙檦 (今黔阳县); 奖州龙溪郡,治峨山 (今新晃县地); 溪州灵溪郡,治大乡(今龙山县); 晃州,羁縻州,治所在今新晃县凉伞。所属56县中,有28县为隋故县: 即长沙、湘潭(衡山改)、益阳、衡阳、常宁 (新宁改)、耒阳 (洡阴改)、巴陵、华容、桥江(沅江改)、湘阴 (省罗县并入)、澧阳、安乡、石门、慈利、武陵、龙阳、郴、义昌 (卢阳改)、临武、资兴 (晋兴改)、邵阳、宏道(永阳改)、延唐(营道改)、零陵、沅陵、龙标(龙檦改)、大乡等28县。其余28县为新增和复置,即为:湘乡 (今市地)、浏阳 (今市地)、衡山 (今县及衡东、安仁县地)、攸(今县地)、茶陵(今县及炎陵县地)、昌江(今平江县地)、义章(今宜章县地)、平阳(今桂阳、嘉禾县地)、高亭(今永兴县地)、蓝山 (今县地)、武冈 (今武冈、洞口、新宁、城步县地)、延唐(今宁远县地)、江华 (今县地)、大历(今新田县地)、祁阳 (今祁阳、祁东县地)、永明 (今江永县地)、卢溪(今泸溪、花垣县及吉首市地)、溆浦 (今县地)、麻阳 (今麻阳、凤凰县地)、卢阳 (今麻阳县西南)、洛浦(今保靖县地)、渭阳 (今凤凰县地)、招谕(今麻阳县东北及凤凰县地)、朗溪(今洪江市及靖州、会同、通道县地)、潭阳 (今芷江县及怀化市地)、峨山 (今新晃县地)、渭溪 (今新晃、芷江县地)、三亭(今保靖、古丈县地)共28县。唐初于各要地设总管府,由军事长官兼领若干州郡行政。湖南置有潭州总管府,领潭、衡、永、郴等州; 巴 (岳)、澧、朗、辰诸州隶于荆州大总管府。武德七年(624),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巫 (叙)、业(奖)、锦、溪、辰5州和羁縻晃州隶黔州下都督府。景云二年,曾升辰州为都督府,督锦、业、巫3州,开元二十七年 (739)废。唐时各道置军府 (折冲府),军府多集中于京师、关中,湖南仅有潭州一折冲府,称长沙府。天宝末年,唐于各地设置一批防御使、团练使、观察使,后多升为节度使,同湖南有关的主要有3个观察、节度使: 肃宗至德二年(757),曾于衡州置防御使,后废。代宗广德二年 (764),置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简称湖南观察使,仍住衡州,领衡、潭、邵、永、道5州。“湖南”之名由此始。大历五年(769),湖南观察使徙治潭州,僖宗中和三年 (883),湖南观察使升为钦化军节度使,光启元年(985),又改为发军节度使。乾元二年 (758),置澧、朗、溆都团练使,治澧州,两年后废。昭宗光化元年(898),置武贞军节度使; 治澧州,领澧、朗、溆3州。至五代更名武平军节度使。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735),于黔州置五溪渚州经略使。天宝十四年 (755),五溪经略使增领守捉使。大历四年 (769),升置辰、溪、巫、锦、业五州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治辰州。大历十二年,改名黔州经略招讨观察使,移治黔州,所领州郡中,辰、溪、溆、奖、锦5州在湖南境内。昭宗大顺元年(890),黔州观察使易号武泰军节度使。此外,岳州先后隶属衡州防御使、荆南节度使。乾元元年,于鄂州 (今武汉市)置鄂岳都团练守捉使。后岳州又先后改隶荆南节度使、鄂州观察使、武昌军节度使。 唐中国历史上繁荣强盛的朝代。武德元年至天祐四年(618年~907年)隋末农民战争中,隋朝大官僚李渊、李世民父子于大业十三年(617年)从太原起兵,进军关中,同年底,攻克长安。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定国号唐,仍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即唐高祖。唐建立后,一方面镇压农民起义,一方面平定地主武装割据势力。至贞观二年(628年),基本统一全国。唐朝最强盛时,其疆域东、南临海,西邻伊朗,西北达到里海,东北至日本海和库页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