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85 唐书断代史史书。有新、旧两种本子。《旧唐书》,200卷,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刘昫以宰相监修,由史家张昭远、贾纬、赵熙、郑受益、李为先等撰。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祐四年(907) 290年唐代史事。原名《唐书》,为区别于宋欧阳修《新唐书》,称旧唐书。后晋石敬瑭天福六年(940)二月,张昭远等奉敕修唐书,出帝开运二年(945)修成。该书长庆以前,依唐吴兢国史旧著为蓝本,博采众家修成,故叙事详明,赡而不秽,简而有体。长庆以后,张昭远等采杂说排纂而成,显得冗长失当。因为此书存在某些缺点,故宋欧阳修《新唐书》出,此书遂废。《旧唐书》又有保存唐代史料的优点,故又流传未绝。清乾隆时,该书被列入正史之中,自此新旧唐书相辅并存。《旧唐书》的史料较充实,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以其为蓝本。清代岑建功曾集当代学者罗士琳等作《旧唐书校勘记》。《新唐书》,225卷,宋代欧阳修、宋祁奉敕撰。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祐四年(907) 290年史事。参加新唐书修撰的除欧宋二人外,还有刘羲叟、梅圣俞、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等人。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奉敕修书,嘉祐五年(1060)六月成书,历时17年。所采史料,除旧唐书外,不下300余种,曾公亮《进新唐书表》说: “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在史料上对旧唐书有所补充,文省于旧则显得艰涩,难于理解,如删年代、数字、官爵等具体内容,致使有年代含胡,史实不清之处。《新唐书》行世不久,吴缜作《新唐书纠缪》20卷,分为20门,共460条,提出批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