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太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唐太宗

见“李世民”。

唐太宗599—649

即李世民,高祖次子,母太穆皇后窦氏,与建成、玄霸、元吉皆同母所生。公元617年,随父起兵,征战四方,成统一之业。李渊称帝后,位尚书令,封秦王。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其兄太子建成,其弟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其为太子,旋即被迫退位。李世民继帝位,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年间,改革官僚机构,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发展了科举制,修订了 《唐律》,修《氏族志》,打击了旧门阀。击败东突厥,被铁勒、回纥等部首领尊为天河汗。削平高昌,打通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他重用的大臣,如房玄龄,魏征、温彦博、王珪,皆一时俊杰。唐太宗注意纳谏,魏征、王珪、刘洎、马周等人,敢于直言极谏。因此出现了为史家称誉的 “贞观之治”。晚年渐改旧风,连年对外用兵,营造宫室,赋役日重,纳谏也大不如前 贞观二十三年 (649) 五月卒,年五十三,谥曰文,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文德皇后长孙氏、贤妃徐氏陪葬昭陵。子十四,女二十二。

唐太宗599—649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626—649)。李渊次子。劝父反隋。李渊称帝时,任尚书令,封秦王。曾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灭薛仁杲、王世充、梁师都等割据势力。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旋继帝位。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加强法治,制定典章制度,重视官吏的选举与考核。修订《氏族志》,规定凭官爵高低定等级,完善科举制度,给庶族地主以更多的进身出路。他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宽刑省赋,发展生产。统治期间,有“贞观之治”美誉。贞观四年(630年)击败东突厥,发展西域交通,促进中西贸易及文化交流,后被铁勒等各族统治者尊为“天可汗”。曾以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促进其经济文化发展,加强汉藏友好。晚年连年用兵,加重赋役,阶级矛盾有所加深。参见“法学”、“政治学”中的“李世民”。


唐太宗

即李世民。中国唐代地主阶级政治家。在治国之道上,有其独特贡献。主张恤刑慎罚,刑罚宽严。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统治者应节己顺民,减免赋役。以为国家败亡源于君主“偏信”,应广开言路,求谏纳谏。重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用人应“才行俱兼”,同时严格赏罚制度。重视民众的作用,认为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参见“历史”中的“唐太宗”。

唐太宗599—649

即李世民。唐代皇帝,公元626—649年在位。隋末,随父起兵太原,领右军攻克长安。唐武德元年(618)为尚书令,封秦王。长年率兵征战,削平割据势力,又开文学馆延揽贤才。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即帝位,改元贞观。在位期间,以亡隋为戒,虚怀纳谏,任人唯贤,并省州县,精简官员,注重吏治,使社会安定,经济复苏。贞观年间用人政策的重要变革,是沿袭并健全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扩大了庶族士子参政做官的机会。盛开科举,常设考试科目为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六科。考试日期也在起于当年冬十一月、终于次年春的隋制基础上,改以“四时注拟”,收到“选集无限,随到补职”的效果。为了便于关东选人就近在东都洛阳考试,又设置了“东选”,成为常制。科举制度的完备,既为真才实学之士铺垫了进身之阶,又使选人、用人大权归于中央,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中期以后,日渐骄矜自负,疏忌直臣。晚年自言其过以告太子。

唐太宗599—649

即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助其父太原起兵,曾任尚书令,封秦王。先后统兵镇压窦建德,辅公祐、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削平薛仁杲、王世充、梁师都等割据势力。在建唐过程中立功最多,为其兄太子李建成、四弟元吉所忌。武德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袭杀建成与元吉,取得太子地位,旋继高祖为帝,次年改元贞观。在位期间,虚心纳谏,汲取隋亡的教训,与民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徭役; 他知人善任,在用人方面基本上打破了门第,地域和恩怨的界限; 重视吏治,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发展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继续完善、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及府兵制; 大力兴修水利,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贞观四年(630),在击败东突厥之后,注意扩大国内各民族间的联系,被铁勒、回纥等族统治者尊为“天可汗”。贞观十四年(640),削平高昌割据政权,置西州,又置安西都护府,统领龟兹、碎叶、于阗、疏勒等安西四镇,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理。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史称“贞观之治”。晚年,对外连年用兵,对内大兴土木,营建宫室,赋役日益苛重,阶级矛盾有所发展。贞观二十三年(649) 病死。

唐太宗599—649

唐朝第二代皇帝。626至649年在位。名世民,李渊次子。隋未与李渊起兵太原,进军关中,攻克长安。唐初被封为秦王,担任尚书令之职。曾多次率兵出征,镇压以窦建德为首的农民武装,消灭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统一立下赫赫功勋。武德九年(626)六月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太子地位。八月,当上皇帝。次年改元贞观,开始著名的“贞观之治”,直到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病死。在位期间以亡隋为戒,举贤任能,兼听纳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完善和发展了均田制、府兵制、科举制和政事堂制度,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边疆得到巩固,民族关系大大加强,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社会颇为安定,使唐王朝很快步入发展的轨道。虽然晚年好大喜功,转俭为侈,赋役苛重,但仍不失为一位有远见、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唐太宗

见“贞观之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