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师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国师

西夏、元、明诸朝佛教僧官。夏国师主持译经,或传授密法经义和轨仪。元国师多授吐蕃高僧,其位低于帝师,高于司空、司徒、国公等僧官。明代对掌管藏族地区喇嘛教事务的领袖人物亦封国师,赐银印,许依例承袭。

国师

官名。王莽置。《资治通鉴·汉纪·王莽始建国元年 (公元9年)》: “又按金匮封拜辅臣: 以太傅、左辅王舜为太师,封新安公; 大司徒平晏为太傅,就新公; 少阿、羲和刘秀为国师,嘉新公; 广汉、梓潼、哀章为国将,美新公; 是为四辅,位上公。”僧官。《资治通鉴·晋纪》: “秦王,兴以鸠摩罗什为国师,奉之如神,亲帅群臣及沙门听罗什讲佛经。” 明清时僧官亦置国师。

国师

❶国王对僧人的封号。起源于印度,意为“举国归依”,为“国人之师”。佛教传入中国后, 北齐文宣帝曾封高僧法常为“国师”。后演变为古代封建帝王对各教上层领袖人物的封号, 如隋朝封佛教天台宗领袖智𫗱(538—597), 唐朝封佛教禅宗北宗领袖神秀(约606—706),蒙古成吉思汗封道教全真派领袖丘处机(1148—1227)为“国师”。
❷僧官名。元、明、清各代对喇嘛教上层人物的封号。蒙古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 赐玉印。明代对掌管藏族地区喇嘛教事务的领袖人物亦封国师, 赐银印,并许依例承袭。清代仅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封章嘉呼图克图为“大国师”,总管内蒙古喇嘛教事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