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文法草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42 国文法草创

语法著作。1922年出版。作者陈承泽(1885—1922),字慎侯,福建福州人。语法学家。全书以文言为研究对象,论述多于例证,是纲要性著作。反对马建忠的“字无定类说”,做到词有定类,分别本用与活用。在方法上抨击当时模仿西方的倾向,提出语法研究的3个原则:❶说明的,非创造的;
❷独立的,非模仿的;
❸实用的,非装饰的。对语法的性质及研究语法的原则独具卓识,不为流俗之见所囿。1957年中华书局重印。

国文法草创

一卷。近人陈承泽 (1885—1922)撰。承泽字慎侯,福建闽侯人。年轻时曾中乡举,后游学日本,归国后主要从事编辑工作,并致力于汉语语法研究,是书系语法理论著作,提纲举要仅5万字,叙述多于例证,议论多于描写。全书分13章。第一章为“绪言”,讲著作的缘起。第二章为“研究法大纲”,提出研究语法的主张。第三章为“文法上应待解决之诸悬案,主要讨论词类问题。第四至十二章为“字与词,虚字与实字”、“名字”、“动字”、“象字”,“副字”、“介字”、“连字”、“助字”、“感字”,分别叙述各类词的特点和用法。第十三章为“活用之实例”,阐明词类的转化和活用。其中最精采、颇有影响的是第二章、第三章和十三章。第二章提出语法研究应以“说明的、非创造的”、“独立的,非模仿的”、“实用的,非装饰的”为原则,抨击当时模仿西方语法的倾向。第三章针对马建忠的“词无定类”说,强调“类有定词”,以词的本用为划类的根据,不能以修辞上的特例作为语法上的通例,不能以例外否定规律。第十三章分析词的兼类与活用的各种情况,提出“致动”(使动)和“意动”两个术语,后来为语法学界所公认沿用。此书阐述精当,创获良多。此书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年重印,1983年再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