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际贸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352 国际贸易

是由对外经济贸易部国际贸易研究所主办,中国对外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政策、理论、实务和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国际经济贸易杂志。月刊,1982年创刊。1983年开始在香港出版英文版。其主要内容:及时报道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和措施;探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理论与实务;报道和评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货币和市场动向;介绍国际贸易知识和刊登中国海关统计等。设有 “特约文章”、“论坛”、“世界市场”、“地方外贸”、“贸易动志”、“关税与贸易”、“法律事务”、“商品介绍”、“国际贸易业务讲座”等近20个栏目。被誉为“国际贸易论坛、世界市场之窗、外贸知识园地,对华贸易指南”。受到国内外读者的赞扬,目前已发行到港澳地区、东南亚和主要西方国家。

国际贸易guoji maoyi

又称世界贸易。指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它是在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发展缓慢,这决定了当时的国际贸易具有如下特征: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有限,除了谷物、手工业品和土特产品外,主要是满足剥削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国际贸易的地理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国际贸易的方式总是与暴力和海盗行径结合在一起。
17世纪,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世纪又完成了产业革命,国际贸易得到了空前发展。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的特点是:❶产业革命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国际贸易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❷由于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世界性,国际贸易摆脱了地域的局限,开始具有真正的世界规模;
❸由于大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猛增,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产品原料、煤、铁和天然纤维等成为主要商品;
❹股份公司和商品交易所等组织成为从事国际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又有了新的特征:从商品结构看,重工业产品如钢铁、石油、汽车等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迅速;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贸易有很大增长;国际卡特尔、辛迪加等国际垄断组织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统治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增长迅速,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这使国际分工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战后国际贸易具有新的特征:贸易额增长率超过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国外市场对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增强;在商品结构中,制成品贸易的比重超过了初级产品贸易;不同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渐重要。
国际贸易的规模反映在世界贸易额上。为避免重复计算,世界贸易额只统计各国出口额或进口额,通常称为世界出口额。但由于贸易额受价格变动影响,为反映实际贸易规模,有时也使用反映贸易实物数量的世界贸易量作为衡量的指标。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也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发展贸易关系,利用国际分工,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

❶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
❷世界贸易,即各国对外贸易总和。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不同国家间的商品或劳务交易活动。交易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或政府机构。加拿大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其中,25%是商品,5%是劳务输出和境外投资收入。1960年以来(除1975年外),商品进出口一直保持顺差,而劳务输入与偿还债务一直高于相应的收入,从而造成外贸总额的逆差。
商品贸易 美国是加拿大最大的贸易伙伴,对美进、出口额分别为69%和78%,近百年来加拿大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一直不减。日本现已取代英国成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加拿大与欧共体成员国(英国除外)的贸易额自60年代中期以来逐年下降,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缓慢。进口最多的产品是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的原油,其他的有机动车辆、热带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几个东欧国家的精加工产品。出口额仅占总额的11%,包括小麦、谷物、农产品、木材、新闻纸、化学品、金属、矿物和多种工业、远程通信、运输机械设备。
加拿大商品外贸的发展特点是:各类商品的出口差异不大,无典型的龙头产品;由于多种原材料价格下降,加拿大进出口交换比率(进出口货价之间的比率)在80年代下降了8个百分点;近年来精加工产品的出口数量和产值增长最快,尽管仍然低于进口额;进口额增长最快的是石油制品、贵金属、服装及其装饰品。加拿大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是出口商品的坚强后盾。近年来,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得益于引进国外专利或技术持有人的特许。由于国内产业研究与开发仍显不足,外资比例过高以及外资对国内企业的控制,因此,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后劲不足,仍需从美国进口新型产品。

1986年加拿大商品贸易构成表


单位:10亿加元

种 类




进口
比例
(%)
出口
比例
(%)
农产品6.898.781.906.17.5
渔业和海产0.612.391.780.52.1
林产品1.9717.5515.581.715.1
原生矿物(除能源)2.455.453.002.24.7
能源产品5.1411.296.104.59.7
半加工矿产3.599.205.613.27.0
机动车及其零部件33.9234.230.3130.029.4
其他精加工产品56.6027.27-29.3350.123.4
其他1.770.32-1.451.60.3


贸易政策 主要指进口关税和配额。前者是对进入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后者则是对特定进口商品规定的数量限度。早先,关税收入占联邦政府收入的7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通过各种双边及多边贸易协议,关税一再下降。1979年结束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东京回合使加拿大关税下降38%。目前,进口平均关税仅4%。关税下降迫使企业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将成为决定竞争优势的主要力量。
使用进口配额可以比关税更加明确地保护某些生产行业。80年代中期以来,加拿大先后与25多个国家达成双边贸易配额协定。除此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非关税政策来保护国内产业。如联邦和省的“国货优先”,以及在政府贷款或拨款、资源使用等方面为国内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通过关税、配额、国内生产补贴等方法来促进国内生产只能增加国内消费者的开支,是对国内劳力、资本及其他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这些政策的经济成本必须根据被保护工业所产生的效益加以权衡。
劳务交易和投资 加拿大需要有大量的劳务输入,需要贷款和引进外资。这两类贸易的逆差一直较大。

1986年加拿大劳务和投资贸易构成表


单位:10亿加元

种类进口
(支出)
出口
(收入)
净值进口比
例(%)
出口比
例(%)
劳务:旅游观光7.46.4-1.016.526.1
陆运海运4.34.60.39.618.8
经营服务7.75.5-2.217.222.0
政府交易1.20.6-0.62.72.4
其 他0.40.40.00.91.6
投资:利 息12.90.5-12.428.82.0
股 息5.52.7-1.612.311.0
其 他5.53.9-1.612.315.9


注:以上项目不计包括遗赠、投资移民、个人及机构汇款、国内外拒付税金、政府拨款。

国际贸易

又称“世界贸易”。是世界各国 (或地区) 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从一个国家来看,它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则是对外贸易。各国之间的对外贸易就构成了世界范围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产生,并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获得广阔的发展。反映国际贸易规模大小的指标,有以货币表示的国际贸易值和以数量表示的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具有内容比较复杂,开展比较困难,承担风险较多等特点。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有形商品、无形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国家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通过世界市场在商品、资金、科技、服务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与结合。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根本上说,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国际贸易的规模、性质和作用都受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在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还没有可以作为交换的剩余产品。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由原始劳动共同体分工为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社会生产力较前期有所提高,生产品除维持自身需要以外,有少量剩余产品,于是在氏族和部落之间出现了剩余产品的交换。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逐渐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以及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流通的日益扩大,便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和流通活动更加频繁和广泛,从而阶级和国家相继最后形成。在原始社会末期,商品流通开始超越国界,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国际贸易。
奴隶制国家最早出现在中国、印度、中东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城邦国家。当时希腊是地中海的主要贸易地区,奴隶制城邦国家雅典是地中海的贸易中心。后来希腊的贸易地位为罗马帝国所取代,罗马成为欧洲的商业中心。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享乐的奢侈品,如宝石、香料、纺织品等,同时奴隶也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商品。由于当时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因此,国际贸易的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的发展。
公元前3世纪起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而西欧是从公元5世纪才进人封建社会的,在封建社会的早期阶段欧洲的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地中海东部。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善于经商的民族,他们成为联结欧、亚、非三大洲贸易的中间商人。11世纪以后,随着欧洲沿海城市的兴起和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里海沿岸地区。但在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仍不发达,国际贸易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并不占重要地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国际贸易才获得了迅速发展。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498年,葡萄牙人达·迦马发现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美洲新大陆和通往亚洲航线的发现,使国际贸易的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大批冒险家向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占领土地和掠夺性的贸易; 为了控制市场和贸易,运输路线从陆上改为海上运输,促进了海洋运输的迅速发展; 国际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数量迅速扩大,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 产生了新型商业机构,这些欧洲国家的外贸活动机构常具有垄断性,如各国政府组织的许多特权公司、商品交易所、现代银行、新型运输公司等等。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规模空前扩大,是同欧洲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暴力掠夺、海盗行径、贩卖黑奴、征服殖民地等活动结合在一起的。
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正式确立。随后英国夺得海上霸权,它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纺纱机、织布机,特别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开始了大规模的机械生产,并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大机器工业。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产品大大增加,国际分工也开始形成,这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的技术和工具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距离似乎骤然变短,这就使得世界市场真正得以建立。这使得国际贸易有了惊人的巨大发展,并从原先局部的、地区性的交易活动转变为全球性的国际贸易,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因而英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垄断地位,是世界经济的控制者。
19世纪中叶,世界上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也都先后完成工业化,并在世界市场上与英国开始竞争。这一时期出现了人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如电力、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使经济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国际贸易的运输条件有了很大改进。到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各国之间的剧烈竞争和冲突。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强国利用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控制和瓜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并将世界各地区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时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国际贸易成为垄断组织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一种手段。进入20世纪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加深,使国际贸易额出现了停止增长和缩减的现象,呈现出不稳定发展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生产力提高的基础,在资本输出和贸易自由化政策的促进下,国际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❶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增长速度。
❷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扩大,初级产品的比重减少。
❸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不平衡状况在发展。
❹贸易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❺西方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由贸易自由化倾向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总之,当今世界经济正经历着结构性的巨大变化,并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阶段。国际竞争正转向高科技领域,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多极化、区域化和集团化也将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