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圣贤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圣贤shengxian

指道德智能极高,才能、德行俱好。成圣成贤,是儒家道德追求的目标。“圣”:谓道德极高,仅次于神。《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赵岐注:“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是为圣人;有圣知之明,其道不可得知,是为神人。”“贤”:才能、德行好。《荀子·儒效》:“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有时专指才能。《谷粱传·文公六年》:“使贤者佐仁者。”范宁集解:“贤者,多才也。”贤有时专指德行。《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儒家培养的目标,便是使人成为圣贤之人,但能够成为“圣贤之人”,或被称为“圣贤之人”的却极少。《论语·述而》:“圣人,吾不得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其意便为此。孔子认为人生来就不一样,依人的天性可分为圣人、贤人、君子和小人。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云者,之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圣人,就是“生而知之者”,也就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者。贤人,是君子中间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这是通过认真的道德修养和努力学习得来的。孔子共有三千名学生,其中贤人只有七十人。

圣贤Shengxian

古时道德智能极高的理想人格。圣人和贤人的简称。儒家认为圣人是具有最高道德的人, 多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作为集至善, 至真,至美于一身的 “圣人”,在老、庄的道德境界论中具有超凡脱俗的神秘色彩, 道家把真正达到清静无为的人称为圣人。强调社会教化和后天修养的荀子,把“圣人”和 “圣境”作为人们不懈修行方能达到的道德境界。贤人是才能和道德超群的人。次于圣人,能辅佐圣人和王者治理天下。孔子认为圣人是生而知之,而贤人的高尚道德、渊博知识是通过认真的道德修养和努力学习得来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认为圣人是“先知先觉者”,一般人是“后知后觉者”,必须依靠圣人的教化才能明白,圣人为人伦之主,但如果每个人努力扩充仁、义、礼、智四端,也可以成为圣人。贤也是儒家取仕的标准, 孔子打破西周以来 “亲亲而贵”的奴隶主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否定了按与周亲室血缘亲疏、嫡庶办标准来授官封爵的周礼,主张政权要向“士”阶层开放。孟子也强调尊贤,后世儒者,亦推崇尚贤, 认为为政当贵举贤, 以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