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在调整中发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在调整中发展1949年以前安徽高等教育极端落后,仅有国立安徽大学、省立安徽学院和省立工业专科学校3所学校。1952年开始,安徽省高等学校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院系调整,由上海迁至安徽的私立东南医学院改为公立,更名为安徽医学院,校址由怀远县迁至合肥市;安徽大学经济系调往复旦大学,园艺系调往浙江大学农学院,法律系调往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南京大学、金陵大学蚕桑专修科调进安徽大学,同时将由皖北文艺干校、皖北黄麓师范、皖南师范专科班合并而成的安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安徽大学,成立师范专科部。调整后的安徽大学改设师范、农学两院。1953年暑假,安徽大学第二次系科调整,江苏师范学院化学系三年级学生调入该校化学系,安徽大学数学系、物理系、教育系、历史系三年级学生调往华东师范大学。1954年2月,按照政务院有关决定,安徽大学的师范学院和农学院分别建校,农学院由芜湖迁至合肥市,建立安徽农学院,校本部改为安徽师范学院。195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改建为合肥矿业学院,校址迁至合肥市。1956年秋,在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合肥师范专科学校。从1949年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末,安徽高等教育事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得到了稳步发展。到1957年底,全省高校增至5所,在校学生8632人,全省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大专生2.59人;教职工2569人,其中专任教师1310人。高教事业经费697.5万元,占全省财政支出2.03%,高校基建投资227.5万元,占全省基建投资0.86%。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