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dimian qixiang guance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在地面上一定地点用仪器或目力对近地层的大气状况及天气现象进行的测定或观测。可区分为天气观测、气候观测和特殊项目观测三类(见彩图20)。 观测项目 地面气象观测的项目见表。 天气观测 为天气图填绘和天气分析预报等的需要, 各站在规定的同一时刻进行的气象观测。可分基本天气观测、辅助天气观测和补充天气观测三种。基本天气观测的标准时刻是世界时 (格林威治平均时)00、06、12、18时, 共四次, 辅助天气观测的时刻是世界时03、09、15、21时, 通常只是在选定的观测站进行。补充天气观测是因某些特殊需要在以上固定时刻以外而进行的定时或不定时的气象观测, 如航空天气观测、危险天气观测。航线天气观测等, 均需按规定要求进行观测和发报。 气候观测 为气候分析及研究提供气象资料而在部分站进行的观测。中国曾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1、7、13、19时四次进行气候观测。后因这四次平均值在中国大部分台站与基本天气观测的四次平均值差别不大,而将气候观测的时制统一到天气观测的时制上去。 地面气象观测项目 测 定 类 别 | 国家站常规观测项目 | 部 分 站 观 测 项 目 | 研究用 或 专业 测 定项 目 举 例 | 辐射 | | 太阳辐射、 净辐射 | 红外辐射、紫外辐射及其他谱段辐射、可见光照度 | 光时及光学特性 | 日照时数、 能见距离 | | 大气透明度 | 温度 湿度 气压 | 气温、 地面温度 空气湿度 气压 | 地温(浅层及较深层)、冻土深度 | 垂直温度梯度、 水温、 叶面温度 土壤湿度、 垂直湿度梯度 | 风 | 风(向、 速) | | 三维风分量、 湍流量 | 降水 蒸发 云的观测 天气现象观测 | 降水、 雪深 蒸发(小型蒸发器) 云(云量、 云状、 云高) 除光学现象外的天气现象 | 雪压、 电线积冰 蒸发(大型蒸发器) 云高器测等 光学现象 | 露、 霜、 雾滴等的量 |
特殊项目观测 为一定科研任务或专业的气象要求而进行的观测,如农业气象观测、航空气象观测等。 观测场地 进行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场地是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场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观测场边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以上,距离成排的障碍物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10倍以上。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秆作物, 以保证气流畅通。中国规定,观测场的大小,一般为25×25米 2。有日射和热量平衡观测业务的台站,可再向南扩充10米。整个观测场的平面布置如图示。 
观测场平面布置参考图 ❶、 ❷风向风速器; ❸自记仪器百叶箱; ❹温度表百叶箱; ❺备用百叶箱; ❻雨量器; ❼虹吸雨量计; ❽遥测雨量计; ❾E-601型蒸发器; ❿小型蒸发器;(11)备用空地;(12)日照计;(13)曲管地温表场地;(14)直管地温表及冻土器 地面气象观测用目力和借助仪器对云和近地面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进行连续的、系统的观察和测定。观测项目有大气压力、空气温度、湿度、地表温度、地中温度、风、降水、云量、云状、能见度、辐射、日照、蒸发、冻土、积雪、电线积冰等天气现象。除气压外,地面气象观测都在观测场内进行。国家基本站每天进行2时、8时、14时、20时四次观测,昼夜守班。除此还要根据需要增加观测项目和次数。 地面气象观测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eservation在地面某一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性的场地上,用器测或目测方法对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所进行的气象观测。其中分为天气、气候和特殊项目等3类。中国规定,观测场的大小一般为25 m×25 m。场内仪器的布置须做到既互不影响又便于观测。具体要求是: ❶仪器东西排列成行,南北互相交错,高的仪器在北面,低的仪器在南面(南半球则相反); ❷仪器设备应安置在紧靠东西走向小路的南面; ❸常用的仪器安置在场内中央小路的附近。为使资料有一定准确性与比较性,须在环境条件和观测方法、次数与时间等方面规定统一标准和提出一定要求。 
观测场平面布置参考图 1、2.风向风速器 3. 自记仪器百叶箱 4.温度表百叶箱 5.备用百叶箱 6.雨量器 7.虹吸雨量计 8.遥测 雨量计 9. E-601型蒸发器 10.小型蒸发器 11.备用空地 12.日照计 13.曲管地温表场地 14.直管地温表及冻土器 地面气象观测主要分3类:❶天气观测; ❷气候观测; ❸专业(或专项)观测。天气观测,世界气象组织规定在世界时00,06,12,18时观测气压、温度、湿度、现在和过去1小时的天气、云、风向、风速、降水量、能见度、地面状况和特殊天气。辅助观测在世界时03,09,15,21时进行。气候观测,时次和天气观测同,项目增加日照、地温、蒸发、积雪、冻土等。专业(或专项)观测,除基本气象观测外,增加该专业所需的项目。从地面观测气象要素的铅直分布的还有气象塔。气象塔高100~400 m,1979年北京的气象塔高300 m,在其两侧成180°安装两套气象仪器进行观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