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基因位置效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基因位置效应gene’s position effect染色体上基因位置的改变导致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有其特定的座位,一旦基因易位,将对基因的复制转录以及酶活性产生影响,最终反映表型变化。研究位置效应的方法是找出基因座位与生理功能的对应关系(见基因定位)。 果蝇的棒眼稳定型位置效应 玉米的花斑型位置效应是属于不稳定的位置效应。回复突变率较高,因而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嵌合的彩斑现象。玉米籽粒的彩斑与Ds-Ac解离激活系统有关,Ds和Ac是两个各自能在同一染色体或不同染色体之间转移位置的遗传因子,又称转座子。Ac的作用是激活Ds,没有其他表型效应。Ds能抑制相邻基因的表达。在胚乳细胞中,C是合成紫糊粉色素必需因子,如果Ds转移到C座位近旁,则色素不能合成,籽粒无色。如果有Ac存在,它激活Ds离开C,C功能恢复而使籽粒出现彩斑。在胚乳细胞中,Ds解离情况不等,彩斑大小也不同。花斑位置效应也见于果蝇,月见草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