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夜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夜啼指初生婴儿入夜啼哭不安,甚则通宵达旦,或每夜定时啼哭,但白天如常的病证。多因感寒而致气滞寒凝腹痛;或因内有郁热,扰动心神;或因惊恐伤神而啼。辨证论治: 夜啼yeti小儿夜啼多见于婴儿。白天安静,夜间则阵阵啼哭,甚至通宵达旦。大多因脾寒,心热或惊吓所致。若属母体虚弱,胎儿禀赋不足,或护理不当,腹部中寒,脏寒不适,气机失利所致。表现为面色青白,手脚发冷,精神疲倦,啼声低弱,吮乳无力,便溏,小便清长,唇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治宜温脾散寒。可用乌药散加减。常用药: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肉桂、炮姜;若属其母躁急,喜食香燥,火伏热郁,胎中已偏,又吮母乳,心火上炎,内扰神明所致。表现为啼声宏亮,面赤唇红,眼多眵,手腹俱热,烦躁不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微黄,指纹红紫。治宜清心导赤。可用导赤散加减。常用药:黄连、生地、蝉蜕、钩藤、竹叶、甘草。亦可用清热散;若小儿心气怯弱,声光惊吓,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夜惊啼哭者。则表现为夜啼突然,表情恐惧,睡中不安,哭声不已。治宜安神镇惊,可用朱砂安神丸。常用药:朱砂、黄连、生地、当归、炙甘草。 夜啼症见婴儿日间安静,入夜则啼哭不止,甚至整夜不睡,天明始渐安静。因脾寒不能消食或心火上扰所致。治疗:❶吴茱萸,研末,醋调,敷两足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