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战国至汉代国名。在今贵州西部、北部与云南东北、四川南部一带。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在此置牂牁郡。
夜郎中国古代地方政权。战国至汉代,在今贵州、云南、广西交界一带建国。 夜郎❶中国古族名。始见 《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的一支。战国至秦汉大约分布在今贵州西部及北部、云南东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与古代濮越族群有渊源关系。定居, 从事农业。与巴、蜀、南越有贸易往来。以“魋结”为特征。有竹王传说,认为其祖先以竹为姓。曾建地方性政权。 ❷中国古地方政权名。夜郎国的省称。秦汉时由夜郎族建立。所辖地区与夜郎族居地同。是西南夷诸族建立的地方政权中最大的一个, 流传有“夜郎自大”的成语。西汉时其君长称侯王, 传说为竹姓。战国时楚将庄王滇时曾过其地。其社会性质一般认为已进入奴隶制阶段。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唐蒙通使, 见其侯王多同,约为置吏。元鼎六年(前111)于其地置牂牁郡, 夜郎侯受王印。成帝时夜郎王兴与鉤町、漏卧相攻,被牂牁太守诛杀。 ❸郡名。(1)西晋永嘉五年 (311) 分牂牁、朱提、建宁三郡地置。治所在夜郎县(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辖境约当今贵州省六枝县以西的云、贵两省境内, 以北盘江上游为中心。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后废。(2)唐天宝元年(742)改珍州置。治所在夜郎县(今正安县西北),辖境约当今贵州省正安及道真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又改为珍州。 ❹县名。有四:(1)汉武帝时置。治所在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后废。东晋、南朝曾为夜郎郡治所。(2)唐武德四年(621)分宁夷县置。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贞观元年(627)废。(3)唐贞观五年置。治所在今湖南芷江县西南。天宝元年(742)改名峨山。先后为舞州、鹤州、业州治所。(4) 唐贞观十六年置。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西北。五代时废。北宋大观二年(1108)复置。宣和二年(1120)又废, 先后为珍州及夜郎郡治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