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众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众报地址:内港俾利喇马忌士街7号A码头大厦 108 大众报Tai Chung Pou澳门最早的中文报纸。创刊于1933年,后为中文葡文并载的报纸。日出对开2张8版,广告套红。有本地新闻、香港新闻、国际及中国新闻、体育、葡文消息、影视消息等。副刊有大众园地、游山玩水、食经等。总编辑石剑强。 大众报澳门现有的中文报纸中出版最早的报纸。1933年7月15日创刊,首任社长陈天心。创办初期,与《朝阳日报》一起,采用合作方式经营,主要资助者是“妇女互助社”负责人曾枝西女士。抗日战争期间,该报作为澳门新闻界的主要代表之一,与澳门学术界、体育界、音乐界组成“四界救灾会”,以售旗、售花、义卖、义唱、沿门劝捐等各种形式筹款,支持国内的抗战。1946年,因陈天心迁回广州定居,暂时停刊。1947年底,曾经担任《朝阳日报》编辑的蔡凌霜投资接办。1953年,该报首先采用新式文体标点符号,因反应良好而为其他各报所仿效。1973年蔡凌霜病逝后,由其子蔡克铭接任社长,对业务进行创新。1974年11月,该报改用柯式印刷。1982年3月,增设葡文版,成为当时澳门惟一以中文和葡文并载的报纸。同年6月,又扩大版面。1984年,增设珠海特区版,发行至珠海市。1987年,发行网扩至中山、广州等地,并在珠海市专设联络站。1993年由吴福集团收购后,改为彩色印刷,每日出版三大张。该报版面有澳闻版、港闻版、电讯版及“乡讯”、“大众娱乐”、“大众园地”、“大众狗经”、“蓝白领”等。言论栏目有“编余小语”。董事为吴福,社长黄宇光,副社长兼总编辑苏剑强。社址在澳门内港俾利喇马忌士街7号A码头三楼。 大众报1938年8月13日创刊于黄县姜家店村,1950年4月20日因中共胶东区党委撤销而停刊,为胶东区党委机关报。第一任社长阮志刚。1939年在掖县河南村曾遭到日寇和伪军的围击,阮志刚等24名同志壮烈牺牲。1939年报社从平原转入山区。在敌人分割封锁的条件下,用自制的收音机收抄延安新华社电讯稿。1942年冬季,在反扫荡中,报社又有10名同志在掖县马太石山区战斗中牺牲。该报在艰苦斗争中坚持出版,曾用油印、石印、铅印出过2日刊、3日刊,有时为日刊。1946年4月11日起,由4开改为对开,初为2版,后为4版,到1947年1月又恢复为4开4版。1948年12月1日,更名为《胶东日报》。创刊时发行量为 2000份,1939年增至13000份,1946年发行31200份,到1949年发行量增至46500份。历任社长有:阮志刚、贺致平、于寄、李显堂、王卓青、王波、王人三、何若人、陆平。该报从创刊到休刊先后有52名同志在战争中牺牲。《大众报》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阶段。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宣传建立抗日民族战线的伟大意义,宣传胶东军民的抗日斗争,宣传胶东人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和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生动事迹。对推动抗日民族政权的建设,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解放战争中,它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反共反人民的罪恶阴谋,在宣传、动员人民奋起斗争、进行土改复查、参军支前,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争取解放战争胜利等方面,建立了巨大功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