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宗《辞海》: “古代法律制度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其子称之为祖。” 大宗周朝宗法制规定,以始祖的嫡长子继承宗嗣,为“大宗”,余子为“小宗”。《礼记·丧服小记》: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郑玄注:“诸侯之庶子,别为后世为始祖也。谓之别子者,公子不得称先君。别子之世长子为其族人为宗,所谓百世不迁之宗。别子庶子之长子,为其昆弟为宗也,谓之小宗者,以其将迁也。”为大宗者,必须是始祖的嫡系子孙,世世相传。周制,每世的天子都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父位为下一代天子,奉祀始祖,此为大宗。每世的诸侯也是由嫡长子继承父位,为下一代诸侯,奉始祖为大宗。每世的卿大夫也是由嫡长子继承父位,仍为卿大夫,奉始祖为大宗。士的长子仍为士。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嫡长子孙们,故为百世不迁之宗。他们在族内地位也为最尊,是土地和权位的法定继承人,所以《仪礼·丧服》记: “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在先秦社会备受重视,并受嫡长子以外的其余诸子,即小宗的共奉。《诗经·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则反映了大宗地位的显赫。进入封建社会后,统治者仍利用大宗、小宗这一宗统思想来维护其君统的统治。 大宗宗法制规定以始祖之世代嫡长子继承宗嗣,为大宗。有嫡庶,而后有大小宗之分。嫡,指贵族众妻妾中的正妻; 长,指正妻之长子。妾之子即使长于嫡长子也不能继位。大宗,必是始祖之嫡系子孙,世代相继,故为百世不迁之宗,族内地位最高,最尊。《仪礼·丧服》: “大宗者,尊之统也。”嫡长子外诸子是小宗,供奉大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