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明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明殿元大都中的宫殿。建成于至元十年(1273)。位于宫城中的北面,大明殿、延春阁以及紧靠着延春阁的清宁宫,依次成一直线,坐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大明殿规模雄伟,东西长200尺,深120尺,高90尺。殿前的台基分为三级,均用雕有龙凤的白石阑围绕,白石阑的每根柱下都有伸出的鳌头。在台基上有一坑,种植有从沙漠移来的莎草,这是元世祖忽必烈为使子孙不忘创业之难而下令种植的。有诗咏道: “黑河万里连沙漠,世祖深思创业难; 数尺阑干护春草,丹墀留与子孙看。”(叶子奇《草木子》卷四上《谈薮篇》,柯九思 《草堂雅集》卷一) 据《辍耕录》记载,大明殿内设有“七宝云龙御榻,白盖金缕褥,并设后位” ( 《辍耕录》卷二十一《宫阙制度》)。大明殿是皇宫中最重要的宫殿。一切重大仪式,如皇帝即位、元旦、庆寿等,均在此举行。遇重要庆典,皇帝、皇后在大明殿内同登御榻,并列坐位,接受朝拜。这是蒙古族的传统,在我国其他皇朝中是没有这种制度的。御榻前,陈列有能自动报时七宝灯漏、乐器和酒瓮。宫殿中陈列酒瓮,这也是蒙古族所特有的习俗。大明殿的后面建有寝殿,中间用柱廊联接起来,平面如 “工” 字形。寝殿的东西各有小殿,由一百余间周庑围绕,使大明殿形成了一组封闭的小建筑群 至正二十八年 (1368),明大将徐达率大军北伐,八月,攻入大都,大明殿同其他宫殿一样,多被毁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