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篆字体名。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史籀所创,也叫“籀文”或“籀书”。《汉书·艺文志》: “《史籀》十五篇。”注曰:“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又《小学》 “八体六技”注: “韦昭曰:八体: 一曰大篆; 二曰小篆……。”许慎《说文解字·叙》称: 秦始皇废不合秦文的文字,定书体为八种: 一大篆,二小篆……。王莽代汉后定六体书,篆书特指小篆,大篆则广指甲骨文、金文、籀文以及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文字。蔡邕《篆势》: “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放尾,长翅短身。” 大篆小篆的对称。狭义专指籀文。广义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大篆dazhuan即“籀文”。 大篆Dazhuan古代字体之一,与“小篆”相对称,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大篆❶小篆的对称,即籀文。 大篆书体名。与“小篆”对称。狭义专指籀文。广义指小篆以前的各种书体,如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文字。近人王国维认为大篆为秦系文字。 大篆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因又名“籀文”或“籀书”。史书记载:“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大篆从甲骨文演变而来,其体态严整,有点脱开图象而具有线条的味道,雄健浑厚,朴茂自然,端庄凝重又兴趣画然。石鼓文是其主要代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