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行赤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天行赤眼

中医病名。又名天行赤目。临床表现:眼睑肿胀,目睛红赤,痒痛流泪,眼眵 (chī) 稠粘,常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多由感受四时风热邪毒所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传染性结膜炎。

天行赤眼tianxing chiyan

天行赤眼又称“天行赤热”,俗称红眼病。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眼病。因接触传染,能引起广泛流行。此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节,儿童比成年人多见。它是由感染时行邪毒而引起白睛暴发红赤肿痛。临床表现发病较急,双眼白睛先后或同时红赤,涩痒交作。初起时眼有异物感,渐则眼睑红肿,结合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睡醒时上下眼睑常胶粘在一起,睁不开眼睛,有轻度怕光,但不影响视力,当两眼受累,出血开始于上穹隆部,大小不等,常见耳前淋巴结肿大,部分患儿有全身症状,大多数有上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瘫痪,视力下降,甚至角膜蚕蚀。本病治法,以祛风清热为主。轻者可单用外治,重者内外兼治。若风热在表者,初起,眼部沙涩不舒,胞睑微肿,白睛轻度红赤,眵稀而粘,舌苔薄白,治宜疏风清热。可用银翘散。常用药: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桔梗,甘草,竹叶,芦根。若白睛呈一片红赤,胞睑浮肿,眵多胶粘。或带血红色,热泪如汤,灼痛羞明,伴有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属邪毒盛者。治宜泻火解毒。可用三黄汤加味。常用药:大黄,黄柏,黄芩。若白睛溢血,加生地,丹皮,赤芍,紫草。外治可用蒲公英煎汤熏洗,或菊花,薄荷,水煎熏洗。

天行赤眼

病名。又称“天行暴赤”,俗称“红眼病”。因时气流行,风热毒邪侵袭于目而致。症见白睛暴发红赤,涩痒灼痛,怕热羞明,眵多粘稠,甚则黑睛生翳。其传染性强,能广泛流行。治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外用眼药水,并可针刺放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