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02 天道

与人道相对,是中国哲学史的一对范畴。春秋时已经常使用。当初包含天象和人双重含义。如《国语. 周语下》记单襄公语:“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又如《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后来有人开始怀疑天道主宰人事。如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先秦“天人之辨”围绕“天道”与“人道”关系而展开。老子最早提出天道自然无为思想,认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庄子·天道》强调“天道远而无所积,故万物成。”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人应“制天命而用之”。西汉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则强调天是人的祖先,人是天的副本。宋明理学把三纲五常皆说成是天道。明清之际王夫之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天道与人道的区别与联系:“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之道,人不可以之为道者也”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卷下)。

天道

中国哲学术语。与“人道”相对称。春秋时,有天象的变化过程和以之推测人事吉凶的双重含义。《国语·周语下》有“吾非瞽史,焉知天道”的记载,郑国子产有“天道远,人道迩”的说法。孔子罕言“性与天道”。老子认为:“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提出:“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荀子以天道为天行,认为“天行有常”。东汉王充以天道为自然,反对“符瑞”、“谴告”之说。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之道,人不可以之为道者也。”戴震认为,人性、物性均由天道分得而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