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医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医令古官名。掌管宫廷、百官的医疗事务。秦奉常、少府均有太医令。汉代沿置,并分设方丞、药丞。隋代在太常之下设太医,置医监、医正。唐设太常寺,下置太医署,设令二人、丞二人。太医令管医疗法,丞为附助,其下又按医、针、按摩、咒禁分工。唐又设诸药医博士、助教等。其下分工较细,用人也较多。后代不置太医令。 太医令官名。秦代始置。太常及少府属官均设太医令。属太常为百官治病,属少府为宫廷内官后妃治病。《汉书·百官公卿表》: “奉常,秦官,掌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 (公元前144年) 更名太常。属官有……太医6令、丞。” “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6丞。属官有……太医……16官令、丞。” 《后汉书·百官志三》: “太医令1人,六百石。本注曰: 掌诸医。药丞、方丞各1人。本注曰: 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 太医令官名。战国秦置,为侍医之长。秦、西汉少府置为属官,奉常 (太常)属官亦有之。一说太常之太医,主治百官之病,少府之太医,主治宫廷之病 ( 《秦汉官制史稿》); 一说此官先属太常,后属少府,班失刊正 ( 《汉书疏证》)。东汉则仅隶少府,置1人,六百石,掌诸医。三国魏为七品,吴亦置。西晋改隶宗正,七品。东晋隶门下。南朝宋置1人,隶侍中; 南齐1人,隶尚书起部; 梁陈门下省置。北魏有太医博士、助教。北齐始为太常寺太医署长官,掌医药等事,正九品上。隋同北齐置2人,从八品上。其下有主药、医师、药园师、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等员。炀帝又置医监、正。唐太医令亦置2人,从七品下,掌医疗之法。其属有医师、鍼师、按摩师、咒禁师,其下各有博士。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