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乡村革命政权建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乡村革命政权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11月,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通过并施行了《山东省战时县区村各级政府组织条例》,《条例》规定“在乡村的基层政权是区、乡、村”。
在区一级,设区公所,受县政府管辖和区参议会监督。区公所设区政委员会,由区参议会选举5—7名委员组成。区政委员会设区长、副区长,也由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区公所设地方行政、合作事业、经济建设、优待救济、调解等委员会,并设文书、助理员、区抗日武装中队队副(队长由区长兼任)、政治指导员、公安特派员等若干人,分管全区各项事务。区政委员会为区公所的最高领导机关,区长为区政委员会主席,对外代表区公所。
乡设乡公所,受区公所管辖和乡参议会监督。乡公所设乡政委员会,由乡参议会选举3—5人组成。乡公所设乡长、副乡长,由乡参议会在乡政委员中选举产生。乡公所设优待救济、春耕、粮食、建设、教育等委员会。乡长为乡政委员会主席,对外代表乡公所。
村设村公所,受乡公所管辖和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监督。村公所设3—5人的村政委员会,由村民大会推选产生。村公所设村长、副村长,从村政委员会委员中推选。村政委员会负责办理村政及区、乡公所令办事项,组织本村的选举,征收爱国公粮,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办理本村教育及生产建设,对抗属、难民进行优待和救济,组织警戒及除奸,调解村民争议事项等工作。到1940年底,山东各抗日根据地依照《条例》,共建立区级抗日民主政权352个。
1941年4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划小区的范围,取消乡政府,建立中心村(10月,中心村又改名为行政村),行政村设村公所。500户以上的重要市镇单独设立镇公所,直属县政府领导。到1945年春,全省(不含当时隶属冀鲁豫解放区的鲁西地区)共建立区级民主政权850个,行政村村公所47 168个。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解放区的逐步扩大,基层民主政权组织增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全省共建有区公所1 419个,村公所81 376个。
战时乡村民主政权的建立,适应了武装斗争形势的需要,为全国革命战争夺取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后乡村基层政权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乡村革命政权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府,乡村的基层政权是区、乡、村。在区一级设区公所,受县政府管辖。区公所设区政委员会,区政委员会设区长、副区长。区政委员会为区公所的最高领导机关,区长为区政委员会主席,对外代表区公所。乡设乡公所,受区公所管辖。乡公所设乡政委员会,并设乡长、副乡长。村设村公所,受乡公所管辖和村民大会监督。村公所设3~5人的村政委员会,由村民大会推选产生。村公所设村长、副村长。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解放区的扩大,基层民主政权组织有所增加。战时民主政权的建立,适应了武装斗争的需要,为全国革命战争夺取最后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后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