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契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契丹

中世纪以后,中亚、欧洲对中国的称呼。蒙古初起时,称辽、金统治区为契丹。1219年以后,蒙古两次西征,势达中亚和东欧,“契丹”之名亦随之传播各地。1245年卡尔平尼出使蒙古,归撰游记,称中国为契丹; 1253年卢布鲁克出使蒙古,归写游记,称中国为大契丹; 《海屯行记》则写作“cathay”。契丹原意为钢铁,于是丝绸之国变为钢铁之国。直到1607年利玛窦的著作中才向西方人说明契丹就是古丝绸之国。


契丹

族名。亦为中国之别称。辽代契丹国势强盛,影响及于中亚。后耶律大石西迁,建西辽于喀喇汗朝故地。因而中亚、阿拉伯以至西欧诸国人十三世纪时多概称中国人为契丹。现俄语中仍沿用契丹一词称谓中国。

101 契丹

中国北方古代民族,源于东胡鲜卑宇文部的一支。北魏以来在今西喇木伦河以南大凌河以北一带从事游牧。其语言属蒙古语族,其文字为借用汉字笔画创制的拼音文字,原字的缀合采用层叠式,有300多个原字,自上而下竖写,自右而左换行。北魏以来与中原进行贸易。唐朝时契丹酋长率部内附,于其地设松漠都督府,任契丹首领为都督。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公元907年称可汗,916年称皇帝,以契丹族名为国号,太宗大同元年 (947) 改国号为大辽,统和元年(983) 又改称大契丹,在契丹语里始终以契丹族名为国名。契丹族原信萨满教,后期佛教大兴。辽太祖神册五年(920) 创制的契丹大字和稍后创制的契丹小字,共使用二、三百年。契丹人亡国后多同化于汉人、蒙古人中。史家一般认为达斡尔族是契丹族的后裔。

契丹Qidan

中国古代民族,东胡的一支,居于中国东北地区。北魏时始见族名。原分8部,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契丹原附突厥,唐初转而附唐,此时已形成部落联盟。贞观二十二年(648)唐朝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巴林右旗南),以其首领窟哥为都督,赐姓李,又置羁縻州10,各以其部落首领为刺史,终唐一朝。契丹受北部突厥及唐中叶崛起的漠北回鹘势力的影响与挟制,与唐的关系多次反复,时附时叛。9世纪时,契丹的社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务农业,善畜牧,种桑麻,织布,制盐,并掌握了一定的冶铁技术。唐后期,与唐不断有贸易往来。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为盟主,后梁贞明二年(916)称王,建立契丹国,后汉天福十二年

契丹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属东胡族系,源出鲜卑宇文氏。东晋康帝建元二年 (344年),前燕主慕容皝向同属鲜卑的宇文逸豆归发动进攻,大败之,从中分离出的一部游牧于潢水 (今西拉木伦河) 及土河 (今老哈河)流域,自号“契丹”。契丹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年间 (440~451年) 以来,朝贡于魏,其八个部落各以其部内的名马、文皮在和龙(今辽宁朝阳县)、密云(今北京市密云县)等地与北魏进行交换。隋初,契丹各部逐渐走向联合,“有征伐,则酋帅相与议之,兴兵动众合符契。”唐初,契丹酋长辗转臣服于唐与突厥之间。自窟哥任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后,便举部内属,唐于契丹驻牧地设置松漠都督府和十个州,以窟哥为使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封无极男(爵号),赐姓李。此后,契丹对唐朝有朝贡、入仕、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直到唐武宗会昌二年 (842年),契丹才与唐朝正式恢复臣属关系。契丹各部和部落联盟的首领都称“大人”。起初,大人及夷离堇(掌管兵马的大官)均以选举方式产生。唐末,被推举为夷离堇的耶律阿保机,统领大军四十万越过长城,侵入唐河东、河北九郡(今山西、河北二省一带),虏掠汉人九万五千口及大量的驼、马、牛、羊。阿保机大胆起用汉族官吏和知识分子改革习俗,建筑城郭,造契丹文字,发展农业和商业。不久,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年号神册,国号契丹。947年,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辽,年号大同,自称太宗。辽朝第一次将中国北方地区各民族统一起来,并打破了长城的阻隔,使北方的游牧经济与长城以南的农业经济结合为一体。他的政治体制及“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为后世各朝统治者所借鉴。契丹、辽,这两个国号交替使用,可说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的一个特点。辽与北宋政权曾长期对峙、共存。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年),辽宗室耶律大石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而率众西迁,在今新疆及中亚一带建立西辽政权。次年,天祚帝被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俘获,契丹人多归附金,契丹贵族在中国北方和东北广大地区建立和存在二百年的辽王朝,宣告灭亡。契丹统治后期,尊崇佛教,高僧辈出,译经训解,刻大藏经,镌石经,其质量都高于宋朝;契丹人建在各地的佛塔,既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又有高超的艺术水平,特别是建在应县的佛宫寺释迦木塔,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

契丹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鲜卑宇文部一支。隋唐时强盛,907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与唐朝关系密切。1125年为金所灭。多与汉、蒙古等族融合。

契丹

东北古族名。属于东胡族系。源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分布于今辽河上游一带。以游牧为生,兼事射猎。北魏时,部落初兴,开始形成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日连、匹黎尔、吐六于、羽真侯等八部,史称“古八部”。诸部首领称为大人。其中大者已有车三千乘,众万余口。自太武帝太平真君 (440—451)以来,各以名马文皮向北魏朝贡,并与内地交市于和龙、密云之间。孝文帝太和三年(479),因惧高句丽和柔然(蠕蠕)侵扰,一些部落南迁于白狼水 (今大凌河) 以东地区。隋唐之际,其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由古八部演变为大贺氏八部,即达稽部、纥便部、独活部、芬问部、突便部、芮奚部、坠斤部、伏部,组成了较稳定的部落联盟。尔时,突厥称雄于蒙古草原,被迫依附之。唐贞观二年(628),首领摩会摆脱突厥束缚,率部归附唐朝。二十年(648),首领窟哥率诸部内属,唐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松漠都督,封为无极男,赐姓李氏,同时将诸部分置十州,以各部酋长为刺使。唐武后时,不堪营州都督赵翙的侵侮,起兵反抗。玄宗开元三年(715),李失活为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又率部内属,任松漠都督。天宝初年,大贺氏为遥辇氏取代,改组为旦利皆、乙室活、实活、纳尾、频设、纳会鸡、集解、奚嗢八部,称为遥辇氏前八部,组成新的部落联盟。后又重新组建为迭剌、乙室、品、楮特、乌隗、突吕不、涅剌、突举八部,称为遥辇氏后八部。在遥辇氏部落联盟时代,其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唐末,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兴起,取代遥辇氏,统一各部,并征服邻近各部族,建立辽朝(916—1125),成为这个王朝的统治民族。随着辽王朝的发展而壮大,不断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并使之与草原传统结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皆有建树。辽末,女真兴起,天祚帝保大五年(1125),辽为金所灭。除跟随耶律大石西迁者以外,大多数契丹人归附金朝,成为一个被统治民族。金朝也曾设猛安谋克统治之,并将他们分迁各地。到了元代,与汉人杂居者则融合入汉族,与蒙古等族杂居者则融合入蒙古等族。

契丹

中国古代东北民族名称。唐朝中期臣属于回鹘汗国。回鹘汗国崩溃时,大批回鹘人逃奔契丹,改变族名,于是,当时有“契丹的一半是回鹘”的俗谚。契丹原来操满——通古斯语,这时受回鹘的影响,又开始通行突厥语,10世纪初,契丹占领中国北部,建立辽朝,蒙古高原的许多突厥部落以“阻卜”的总称,臣属于辽朝。11世纪时,阻卜不甘忍受辽朝的压迫和剥削,越过阿尔泰山,逃至叶密立(今额敏县)及其以西地区游牧。12世纪初,女真人兴起,击灭辽朝,建立金朝,辽朝贵族耶律大石率领1万多契丹人西迁,在叶密立收集早先迁居的阻卜,人数超过了4万,建立了西辽政权,自称皇帝,对当地人则称“菊尔汗”。西方史籍则统称他所率领的人为喀喇契丹,其实他们之中多数为突厥部落的人。不久,耶律大石应喀喇汗王朝统治者之邀,进入巴拉撒浑城(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以西不远),征服葛逻禄、康里等突厥部落,大败塞尔柱王朝苏丹桑贾尔,西辽的疆域扩展为天山南北和整个中亚地区。1218年,西辽为成吉思汗所灭,这时契丹人已有25万左右,都已讲突厥语,西辽灭亡后,大多数改称为突厥部落(哈剌鲁、康里),只有少数仍保持契丹的本名。15世纪中叶,契丹与其他突厥部落和蒙古部落融合为哈萨克族,建立了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汗国分离为三个玉兹后,契丹人成为小玉兹阿尔钦部落联盟中成员,其中有契丹部落(Ketay)、克契丹部落(Xeketay)。

契丹

古代东北民族名称。唐朝中期臣属于回鹘汗国。回鹘汗国崩溃后,大批回鹘人逃奔契丹,使契丹开始通用突厥语。10世纪初,契丹建立辽朝,蒙古高原的许多突厥部落以“阻卜”的总称,臣属于辽。11世纪时,阻卜不堪辽朝的压迫,逃至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及以西地区游牧。12世纪,女真人击灭辽朝。辽贵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至叶密立城,收集当地的阻卜,建立了西辽政权。蒙古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被蒙古所灭后,大多数改称为突厥部落(哈剌鲁,康里),少数保留契丹的本名。15世纪中叶,契丹人与其他突厥部落和蒙古部落融合为哈萨克族,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契丹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政权名。源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北朝时开始向北魏进贡,以马、皮与中原进行交换。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一带,东边为高丽、西邻奚,南为北魏,北有靺鞨、室韦。以游牧、狩猎、捕鱼为业。分具伏弗、郁羽陵、日连、匹黎尔、吐六于、悉万丹、阿大何、羽真侯八部。隋唐时期,分10部,建立起以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辗转臣服于唐与突厥之间。唐开元年间,遥辇氏替代大贺氏领导联盟。907年,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耶律氏取代了遥辇氏。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1125年,女真人建立的金灭掉辽后,契丹人多归附金。在此前一年,一部分随耶律大石西迁,建立西辽政权。在长期交往中,契丹族深受其他各族影响,逐渐融入汉族、女真族、蒙古族中,手工业、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契丹人信仰萨满教,崇拜天神。创造过自己的文字,有契丹大字、契丹小字。

契丹

中国古族名、古政权名。源于东胡, 为鲜卑的一支。北魏时始见于史籍, 分布于潢河(今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一带,东接高丽,西邻奚, 南至营州(今朝阳市),北连靺鞨、室韦。以游牧、狩猎、捕鱼为业。原是由“白马”、“青牛”两个氏族组成的小部落, 后发展为具伏弗、郁羽陵、日连、匹黎尔、吐六于、悉万丹、阿大何、羽真侯八部。隋唐之际, 建立以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唐贞观年间,首领窟哥率众附唐,唐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窟哥为都督, 统十州。唐开元年间,大贺氏衰微,联盟领导权转入遥辇氏一系,一说遥辇氏历传九世,史称“遥辇九帐”。唐天祐四年(907),迭刺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 耶律氏取代遥辇氏。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 于十三年建立契丹政权。大同元年(947)改号大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保大五年(1125)为金所灭。契丹族逐渐与汉族、女真族、蒙古族融合。辽亡前, 宗室耶律大石率部分契丹族西迁,建*西辽政权(1124—1218)。契丹族在汉族等影响下,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盛农谷,产镔铁, 并于神册五年(920)制契丹大字,后另制契丹小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