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意孤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一意孤行不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劝告,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见行事。同固执己见的意思相近,同集思广益相反。语出《史记·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汉武帝时,赵禹为官廉正,拒绝亲友请托,坚持自己的主见。以后,“孤立行一意而已”转用为“一意孤行”,演变为贬义。表示不采纳别人正确意见,独断专行。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斥责蒋介石“不顾广大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的要求,一意孤行地召开一个由国民党反人民集团一手包办的所谓‘国民大会’。”一意孤行既不利于作出科学决策,也违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因此,人们特别是领导者要具有广开言路,乐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博采众长的胸怀、品德和作风,把敢于负责同善于决断有机地结合起来,绝不能一意孤行。但是在复杂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划清一意孤行与坚持原则、敢于开拓创新的界限,不能将二者混淆起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