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赐乐业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一赐乐业教中国古代对聚居在河南开封的犹太人信奉的犹太教的称谓。一赐乐业 (yisrael)为希伯来语的汉译,意为以色列人。因他们头缠蓝布,当地人又不知其教与回教之区别,故又称其为“蓝帽回回”,其礼拜场所也被称为清真寺。犹太人来到中国,时间说法不一,但目前趋于唐代说。至宋,在华犹太人增多,聚居开封,故宋末在开封兴建犹太教清真寺(明正德七年的《尊崇道经寺记》改称尊崇道经寺)。元代由于蒙古西征和东西方交通的开拓,又有大批犹太人来华,除开封外,并散居于北京、西北和东南沿海等地区。一赐乐业教在其传播过程中深受佛教和中国儒家的影响,并不断汉化,到清道光年间,该教已衰微并在中国逐渐消失。 218 一赐乐业教即犹太教,系对开封犹太人的专称,为希伯来文yisrāēl(即以色列)的音译。因其宰杀牛羊时挑起腿筋不食,民间又称为“挑筋教”。该教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奉雅赫维(Yahveh,基督教读作耶和华Jehovah)为唯一真神,严禁崇拜偶像杂神,坚信以色列后代是雅赫维的特选子民。其教义教规多由民族英雄摩西传授。经典即《旧约》。古代以色列人几次灭国,公元70年,圣城耶路撒冷为罗马人拆毁,以色列人大量出走,犹太教也因而流传到世界各地。其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说在五代后汉(947—950),一说在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来华以色列人在金都开封建犹太寺。明代称为清真寺或尊崇道经寺。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1912年其残址为基督教会购得,改建礼拜堂。其教徒踪迹亦曾达到南京、扬州、宁波、杭州、泉州、苏州以及宁夏等地,取李、赵、艾、金等汉姓,渐与汉族同化,或归入回教。因教徒入寺诵经必戴蓝帽,故古时往往称之为蓝帽回回。称《摩西五经》为《道经》、或《天经》,于祭坛后设万岁牌,书皇帝年号,并祭孔祀祖。晚清以后,渐趋消失。 一赐乐业教古代入居中国的以色列人对其宗教(犹太教)的专称。系希伯来文yisra’el的音译(即“以色列”的异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